莆田品茶上课微信,莆田品茶学习交流群
一不留神发现的品茶小天地
那天晚上刷手机,一个群里弹出一条消息——“莆田品茶上课微信”。说实话,第一眼看到这组合,我心里还嘀咕了一下。品茶就品茶,怎么还跟“上课”扯上关系了?这年头,连喝茶都得报班进修了?带着这份好奇,我点进去看了看。
没想到,这一看还真发现了点儿门道。原来这个莆田品茶学习交流群,不是什么培训机构,就是一批爱喝茶的街坊邻居凑在一块儿。群里每天都挺热闹,有人分享自己刚入手的新茶,拍照发上来让大家伙儿瞧瞧成色;有人泡茶时拿不准水温,直接在群里喊一嗓子求助。
我算是看明白了,这儿说的“上课”,其实就是大家互相学习的意思。比如上周,老陈在群里发了段小视频,是他用盖碗泡岩茶的全过程。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,为什么这泡要快出汤,那泡要坐杯久一点。群里几个刚入门的新人直说开眼了,这比看什么教科书都管用。
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开始喝茶那会儿,完全是瞎折腾。买了不错的茶叶,却不懂冲泡方法,白白浪费了好东西。要是早点找到这种莆田品茶上课微信的群组,估计能少走不少弯路。
从观望到入坑的转变
在群里潜水了几天,我慢慢也敢开口说话了。记得第一次提问,是问对于存茶的问题。南方天气潮湿,我家里那饼白茶好像有点受潮,心里急得不行。没想到消息刚发出去,就好几个人回复我。
有人告诉我可以用紫砂罐,加点木炭除湿;还有人直接分享了个小妙招,说用那种食品级的防潮剂就行,便宜又方便。更让我意外的是,群主私聊了我,发来一篇挺详细的存茶指南。这种被帮助的感觉,确实挺暖心的。
打那以后,我也成了群里的活跃分子。春天明前茶上市,大家会相约去熟悉的茶庄品新品;有人出差带回外地的好茶,也会在周末组个茶局。这种线下见面,反而让群里的交流更加亲切自然了。我们这群人,因为对茶的共同喜好聚到一起,倒成了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一份收获。
前几天,还有个朋友问我,加入这个莆田品茶学习交流群有什么门槛没有。我笑着说,门槛就是你得喜欢喝茶,愿意跟大家分享。其实喝茶这件事,本来就是很生活化的,太严肃反而没意思了。
如今每天打开微信,看看群里又有什么新鲜事,已经成了习惯。有时候工作累了,泡杯茶,翻翻群里的聊天记录,看看茶友们又发现了什么好茶具,或者又在讨论什么冲泡技巧,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下来。这份因茶结缘的闲适,大概就是生活中最简单实在的乐趣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