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骅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,附近联系300元快捷服务
最近在黄骅本地的一些网络角落里,总能看到“黄骅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”这样的信息飘过。说实话,第一次刷到的时候,我愣了一下,心里琢磨着,这到底是个啥情况?
那天晚上和几个朋友吃烧烤,聊起这个现象。有个哥们儿压低声音说,他也注意到了,还在小区群里看到有人发“附近联系300元快捷服务”的广告。“你说现在的人,都这么直接了吗?”他夹了块烤馒头片,摇摇头。
我回家路上就一直在想这个事。打开微信,切换到附近的人功能,好家伙,还真有不少头像暧昧、签名露骨的账号。有个直接写着“今晚有空,300元起”,还有个更直白——“加我秒通过,300全套服务”。
街头巷尾的悄悄话
第二天去菜市场买菜,听见两个摊主在闲聊。“老王他家闺女前两天哭着回来的,说是在微信上被人骚扰了,”卖菜的大妈边称重边说,“现在这些乱七八糟的人,专找小姑娘下手。”旁边卖肉的师傅接话:“可不是嘛,我儿子班级群里都有家长提醒,让孩子别乱加附近的人。”
这事儿让我想起上周在社区服务中心,民警来做防诈骗宣传时特意提到,现在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进行违法活动。有个大姐举手问:“要是真的遇到这种300元一次的广告该怎么办?”民警很严肃地说:“千万别信,更别试,直接举报拉黑。”
说实话,谁没在微信上收到过奇怪的好友申请呢?我表弟去年就差点上当,对方说是什么“同城速配”,要先交300定金。还好他多了个心眼,在家庭群里问了一句,被我们及时拦住了。
现在想想,这些打着“黄骅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”旗号的信息,背后藏着多少陷阱啊。可能是个骗局,可能是违法交易,更可能是针对普通人的圈套。你说花了钱能不能得到所谓的服务?我看悬。更大的可能是钱转过去就被拉黑,或者陷入更糟糕的境地。
我家楼下便利店老板说得实在:“正经人谁在网上找这种服务啊?都是那些想钻空子的人才会上当。”他指了指店门口的监控,“咱们这儿治安不错,可网上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,真得自己多留神。”
有时候我在想,为什么明明大家都知道有风险,还是有人会去尝试呢?也许是因为好奇,也许是因为孤独,或者就是单纯觉得“试试也无妨”。但这种侥幸心理,往往就是上当受骗的开始。
前两天碰到个出租车司机,他说晚上经常在娱乐场所附近接到乘客,聊起这些事。“有些年轻人觉得这样很刺激,很时髦,”他等红灯时转过头来说,“可等真的出事了,后悔都来不及。”这话说得挺在理的。
现在每次看到“附近联系300元快捷服务”这样的信息,我都会快速划过去。不是不好奇,而是觉得这种来路不明的东西,还是远离为妙。毕竟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事情那么多,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可能带来麻烦的事情上呢?
说到这个,突然想起应该提醒家里老人和孩子,现在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得加倍小心。虽然他们可能不会主动搜索这些信息,但保不齐会有人主动找上门来。
其实想想也挺无奈的,好好的一个社交功能,被这些人搞得乌烟瘴气。正常想交个朋友、找找同城活动的人,反而要更谨慎了。这大概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吧。
今晚散步时,看见社区公告栏新贴了防网络诈骗的海报,醒目的位置写着“警惕任何预付费用的陌生服务”。这提醒来得正是时候,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,能警惕,能远离那些藏在屏幕后的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