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镇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清镇中学生叁小时通话花费八百元
最近在清镇朋友那儿听到件事,让我挺纳闷的。有个初中生,为了一通电话花了整整八百块,通话时间足足叁小时。说实话,刚听说时我掰着手指算了算,这得买多少包零食啊?
这事听着离谱,但细想还挺有意思。现在大家不都抱着手机么,微信语音又不要钱,谁还打这么贵的电话?我特意问了当老师的表姐,她说现在有些初中生确实会攒钱买昂贵的游戏皮肤,但花八百块打电话还是头回听说。
电话那头究竟是谁
后来打听到,原来这通清镇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是打给外地打工的父母。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在清镇上学,父母在广东工厂,一年就见两次面。这孩子平时挺内向,那次是因为期中考试没考好,心里憋得慌,偏偏那天家里网络坏了。
他跑到镇上电信局,摸出攒了半年的压岁钱,说要打长途。营业员都惊了,劝他办个套餐,孩子直摇头:“现在就打。”电话接通那刻,他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。这叁小时里,他说了班上哪个同学欺负他,数学题怎么都学不会,还有夜里想妈妈想到睡不着。
你说这钱花得值吗?要我说,对孩子来说,能抱着电话听叁小时妈妈的声音,比什么都强。现在很多家长外出打工,孩子成了留守儿童,这部清镇中学生叁小时通话花费八百元的故事,听着让人鼻子发酸。
我邻居家孩子也是这种情况,平时挺活泼的,每次和爸妈视频完就蔫儿了。有次他偷偷跟我说,要是能像别的同学那样,放学回家就能见到妈妈,他愿意把所有的玩具都送人。
这事让我想起以前没有手机的时候,家里装部固定电话都得排队等安装。那时候打长途特别贵,一分钟要一块多,还得掐着表说话。现在通讯发达了,反而很少听到这样漫长的通话。
清镇这边很多家庭都是这样,年轻人出去打工,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守在老家。学校开家长会,坐满教室的都是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。有时候孩子在作文里写“想爸爸妈妈”,老师看着都心疼。
那个打长途的初中生后来怎么样了?听说他爸妈知道这事后,那个月多往家打了好几次电话。他妈妈还跟工厂请了假,特意回来待了一星期。现在这孩子开朗多了,成绩也慢慢上来了。
可能有人会觉得,花这么多钱打电话太浪费。但你要是见过留守儿童望着手机等消息的眼神,就能理解那叁小时对他们有多珍贵。清镇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这件事,说到底不只是钱的问题。
现在清镇中学有了心理咨询室,每周都有老师找学生聊天。镇上还在假期组织留守儿童和父母视频连线,话费由社区出。这些改变,都是从关注这些小事开始的。
想想也是,我们总觉得现在通讯方便了,随时都能联系。但有时候,真需要好好说说话时,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了。那个孩子用叁小时把半年的心事都倒出来,这种倾诉的机会,对成长中的孩子太重要了。
下次要是听说清镇中学生叁小时通话花费八百元这样的事,或许我们可以多想想背后的故事。每个看似不可思议的选择后面,都可能藏着我们不知道的缘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