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河品茶自带工作室,纳河茗茶自备茶室
最近路过纳河边上,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地方——纳河品茶自带工作室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我愣了半天,这到底是个什么操作?后来问了老板才知道,原来是个能自己带茶叶来泡的茶空间。
老板是个穿着棉麻衫的年轻人,正不紧不慢地给紫砂壶浇热水。"很多人家里存着好茶,但在办公室泡不开,回家又没心情慢慢品。我这儿就提供个地方,茶具、水、氛围都备齐,您带自己的茶来就行。"他边说边往茶海里斟茶,动作像纳河的流水一样自在。
茶叶有自己的脾气
我在纳河茗茶自备茶室遇见了张姐,她每周叁下午都来。从包里掏出个小锡罐,神神秘秘地说这是她爷爷存的八十年代老普洱。"这茶挑地方呢,"她轻轻掰茶饼,"在家泡总差点意思,这儿的水质软,能把陈香都激出来。"
确实,同样的茶叶在不同地方泡,味道真的不一样。工作室备着叁种水:山泉水、过滤水和矿泉水。老板说,轻发酵茶适合软水,老茶反而需要些矿物质。这些门道,自己在家里还真摸不透。
最让我惊讶的是遇见几个年轻人,他们居然带着茶具来!小陈摆出整套旅行茶具,"在这认识了好几个茶友,互相尝尝各自带的茶,比在奶茶店有意思多了。"
茶香里的慢时光
说来也怪,在纳河品茶自带工作室呆上半天,时间好像被拉长了。窗外是纳河的波光,屋里飘着不同茶叶的香气。有人安静地看书,有人小声聊着天,但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——认真地喝杯茶。
老板偶尔会过来看看,见到不会泡茶的客人就指点两句。"水温高了"、"这泡可以快出汤",轻描淡写的话总能让人泡出更顺口的茶。但他从不主动伸手帮忙,他说茶要自己泡才有味道。
记得有次碰到个大叔,带着自家产的龙井,非让大家都尝尝。那天整个工作室都是豆香味,陌生人们因为这个味道突然就聊开了。这种随机的温暖,在别处还真不太容易遇到。
现在城里能安心喝茶的地方不多了,要么太闹,要么太贵。而在这里,付个座位费就能消磨半天,带着自己心爱的茶叶,用着趁手的茶具。有时候我觉得,这不止是个喝茶的地方,倒像是个给茶叶找知己的驿站。
河水慢慢流,茶香轻轻飘。在纳河边上这么个特别的空间里,每个人都在用自己喜欢的味道,泡出属于自己的一段时光。也许下次你来的时候,我们会在茶香里不期而遇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