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山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眉山男士常走的小巷
闹市背后的风景
要说眉山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那可真是有点意思。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四十多年,亲眼看着高楼一栋栋立起来,可有些东西就是没变。你往繁华的街道背后一拐,那些窄窄的巷子就像另一个世界,特别是傍晚时分,总能碰到几个慢悠悠走着的熟面孔。
老张就是其中一个。他在新区开了家五金店,每天下午五点半准时关门。“回老巷子转一圈,”他总这么说,“不去浑身不自在。”我起初不明白,直到有天跟着他去了一次。那巷子宽不过两米,青石板路被踩得发亮,两旁是老旧的居民楼,晾衣绳横在半空,挂着微微摆动的衣衫。
巷口几个老头在下象棋,安静得很,只有棋子落盘的清脆声。往里走,修鞋的老李正收拾摊子,看见老张就点点头:“来了?”再往前,有个卖豆腐脑的小推车,老板娘不用问就知道老张要加什么料——多放花生,少加糖。这大概就是眉山男士常走的小巷最吸引人的地方,每个人都活得很具体,很踏实。
我问老张为什么天天来,他停下脚步,指了指墙角蔓延的爬山虎:“你看这植物,长得多自在。我们在外面忙生意,陪笑脸,说场面话,只有走到这里,才觉得终于能做回自己。”他这话让我琢磨了半天。确实,这些小巷不像商业街那么光鲜,却让人特别放松。
再往深处走,会闻到谁家飘出的回锅肉香味,听到电视机里新闻联播的声音。偶尔有自行车铃响,骑车的人会放慢速度,等行人让开才过去。这种节奏,在大街上早就消失了。眉山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说到底是个能喘口气的地方。
巷子中段有家开了二十年的理发店,老师傅剃头只要十五块。老陈每周都来,他说不是图便宜,是喜欢那把老式剃刀在脸上刮过的感觉。“去那些时髦发廊,”他半闭着眼,“小伙子跟你聊投资理财,累得慌。”这里不用聊天,老师傅就安静地干活,完事了拍拍你的肩膀,意思是好了。
天色渐暗,巷子里亮起昏黄的灯。我看到几个刚下班的男人,西装革履的,走到巷子里就解开领带,步子也慢了下来。有人停在熟食摊前买点下酒菜,有人蹲在路边逗流浪猫。这些瞬间,他们不再是某个公司的经理或员工,就只是散步的普通人。
这些眉山男士常走的小巷,看似普通,却藏着生活的本来面目。没有刻意营造的情调,没有商业气息的包裹,就是实实在在的日子。墙角的青苔,窗口的盆栽,邻居的招呼声,都那么自然而然。
夜幕完全降临,我跟着老张走出巷子,回到车水马龙的大街。他回头看了看巷口那盏暖黄色的灯,突然笑了:“明天还来。”这句话,大概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。在快速变化的城市里,这些小巷成了难得不变的坐标,让忙碌的男人们记得自己从哪里来,要回到哪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