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口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叁小时通话
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有点离谱对吧?一个初中生,花八百块钱就为了打叁小时电话?我刚听说时也琢磨,这得是什么重要电话啊,难不成是国际长途?后来仔细一打听,原来事情比想象中复杂多了。
那天下午,邻居李阿姨急匆匆跑来敲我家门,说是儿子小杰这个月零花钱突然没了,追问之下才支支吾吾说用在电话费上了。李阿姨气得直跺脚:“现在孩子都微信视频了,谁还打电话啊?还这么贵!”我们算了一笔账,这叁小时平均下来,每分钟要四块多,比打国际长途还吓人。
电话背后的真相
仔细问小杰才知道,原来这不是普通聊天。他在网上认识了个“学业规划师”,对方承诺通过叁次电话就能帮他提高成绩。这孩子马上要中考了,心里着急,就从压岁钱里偷偷取了八百块。
说实话,现在这种针对学生的服务真是五花八门。小杰说,那个“老师”在电话里讲得头头是道,什么记忆口诀、应试技巧,把他唬得一愣一愣的。可问题是,这些方法在网上都能免费查到,根本不需要花这个冤枉钱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前两天在菜市场,听见两个家长也在聊类似的事。现在的中学生压力大,容易病急乱投医。特别是面临升学的时候,看见什么“速成”、“秘笈”就往上扑,这心情我能理解,但这样花钱真的值得吗?
小杰后来也承认,那叁小时电话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对方吹嘘成功案例,真正有用的内容少得可怜。他懊悔地说:“要是把这些钱用来买辅导书,都能买整整一书架了。”
其实我觉得,问题的关键不在花了多少钱,而在于我们是不是太迷信所谓的“捷径”了。学习这事儿,哪有什么灵丹妙药啊?还不是得靠日积月累。可现在的商家就是抓住家长和学生的焦虑心理,把普通的知识包装成高价商品。
后来我和李阿姨商量,与其让孩子在网上找这些不靠谱的服务,不如在学校附近找个正经的补习老师。虽然价格也不便宜,但至少明码标价,教学效果看得见。
这件事最让人担心的是,现在很多线上服务都打着“个性化辅导”的旗号,实际上就是变相的高价咨询。孩子们辨别能力差,很容易就被那些华丽的宣传语迷惑了。
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起个细节。小杰说那个“学业规划师”在第叁次通话时,还想让他再买十小时的套餐,说是效果会更明显。这不就是典型的推销套路吗?得亏孩子及时醒悟了。
现在这件事在小区里传开了,好多家长都在检查自己孩子的零花钱去向。说真的,这种事防不胜防,关键还是要和孩子多沟通,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真谛在哪里。
其实静下心来想想,我们那时候上学,哪有什么“学业规划师”啊?不懂的问题要么问老师,要么和同学讨论。现在条件好了,反而容易被各种花里胡哨的服务带偏方向。
这件事最后以李阿姨带着小杰去派出所备案告终。虽然钱大概率是追不回来了,但能给其他家长提个醒,也算是个教训。现在网络信息太复杂,孩子们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,而不是这些华而不实的“速成方案”。
说来也怪,自从这件事后,小杰学习反而更用功了。可能他终于明白,学习这条路,没有什么捷径可走,那些看似诱人的快速通道,往往都是最弯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