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江学院外援女,内江学院外援女生风采
校园里的银杏叶正黄得灿烂,下课铃声刚响,篮球场上就热闹了起来。就在这片喧闹中,我注意到场边几个穿着其他学校队服的女生,正和内江学院的队员们有说有笑地热身。
“她们是谁呀?”旁边有个大一新生好奇地问。
“这你就不知道了吧,”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接过话,“这是咱们学校请来的外援,听说在省里的比赛拿过名次呢。”
说实话,刚开始听说内江学院请外援女生的时候,我心里还犯嘀咕:这不是取巧吗?可看着她们在球场上奔跑的身影,我慢慢改变了想法。
球场上的别样风景
那个高个子的外援女生特别显眼,运球过人干净利落,起跳投篮的姿势特别标准。比分落后时,她会拍拍手鼓励队友;有人摔倒,她总是第一个冲过去搀扶。渐渐地,观众席上的掌声越来越热烈。
中场休息时,我正好听到她们在聊天。“刚开始确实不太习惯,”一个外援女生擦着汗说,“每个学校的打法都不一样,得慢慢磨合。”她拧开矿泉水瓶,笑了笑,“不过现在好啦,大家都成了好朋友。”
这种氛围让我挺感触的。你说体育精神是什么?不就是互相理解、一起进步嘛。
训练结束后,我在食堂又碰见了她们。几个人坐在角落里,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刚才的战术,说得眉飞色舞。有个内江学院的女生还在教外援同学怎么打我们食堂的招牌菜——“这个窗口的糖醋排骨最好吃,你得早点来,去晚了就没了。”
这样的小细节特别暖心。外援女生不只是来打球的,她们真的融入了这里的生活。
说来也怪,自从这些外援女生加入后,整个球队的氛围都不一样了。训练更加积极,战术讨论更加热烈,就连观众也变多了。校园里时不时能看到她们的身影——图书馆、食堂、操场,已经完全分不出谁是“外援”、谁是“本校”了。
这种变化挺微妙的,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颗小石子,涟漪一圈圈散开。不光是篮球队,整个学校的体育氛围都活跃了不少。
有一次和体育老师聊天,他说了句挺在理的话:“大学嘛,本来就是开放、包容的地方。让不同的风格、不同的技巧在这里交流碰撞,对所有人都是好事。”
想想确实是这个理。这些内江学院外援女生带来的不只是球技,更是一种活力,一种可能性。她们让同学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打球方式,也让校园体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。
现在走在校园里,经常能听到同学们讨论最近的比赛。“昨天那个叁分球太帅了”“她们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了”——这样的对话比比皆是。体育,不知不觉成了连接大家的纽带。
夕阳西下,金色的阳光洒在球场上。看着那些奔跑的身影,我突然觉得,也许这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——充满活力,充满可能,不分彼此,只为同一个目标努力。而这一切,都从那个简单的决定开始:欢迎她们的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