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邻近达州站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1:37:12 来源:原创内容

达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

每次走出达州火车站,目光总会不自觉地飘向对面。那儿有排老房子,中间夹着条窄窄的巷子,巷口总坐着几个摇蒲扇的大爷。说真的,第一次来的人可能都不会注意它——毕竟火车站广场上车水马龙,谁会在意这么条不起眼的小巷呢?

可你要是穿过马路往那儿走,味道就全变了。火车站的喧嚣像被道无形的墙挡住,忽然就安静下来。青石板路不太平整,缝里长着些青苔,雨天走得小心点,不小心会滑个踉跄。两旁的老房子多是两叁层的,墙皮有些剥落,露出里头的青砖。晾衣杆从这家窗台伸到那家阳台,挂着衬衫、床单,还有小孩子的校服,风一吹就晃晃悠悠的。

我特别喜欢傍晚时分的达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。那时候家家开始做饭,油烟机的嗡嗡声,锅铲碰着铁锅的锵锵声,还有隐隐约约的电视声。最勾人的是那股味道——这家在炒回锅肉,麻辣鲜香直往鼻子里钻;那家在炖汤,香气温润绵长。你说怪不怪,就在火车站对面,隔着一条马路,这边是行色匆匆的旅客,那边却是慢悠悠的烟火人间。

巷子中间有家剃头铺子,老师傅在这儿理了叁十多年发。铺面很小,镜框都发黄了,可老师傅手里的推子还利索得很。来理发的多是老主顾,往椅子上一坐,不用多说,老师傅就知道该怎么剪。他们聊着家长里短,谁家孩子考上学了,哪家的泡菜腌得最好。理完发也不急着走,坐在门口的长凳上抽根烟,看着巷子里人来人往。

再往里走,拐角处有个卖蒸糕的小摊。摊主是个五十来岁的阿姨,每天下午叁点准时出摊,蒸笼一揭开,白茫茫的热气裹着米香就飘满了半条巷子。她做的蒸糕松软适中,甜得恰到好处,很多赶火车的人会特意绕过来买两个带上车。阿姨说,她在这摆了二十多年摊,见过不少旅客,有急着赶车的,有依依不舍告别的,还有迷了路找她问方向的。

其实想想,这条邻近达州站的小巷就像个特别的过渡地带。它紧挨着火车站,却保留着自己从容的节奏。旅客们匆匆经过,可能只记得巷口那棵老槐树,或者某扇窗台上开得正艳的月季。但对于住在这里的人来说,这是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,每一块石板、每一扇木门都装着故事。

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,我在巷子里避雨,看见个很有意思的画面:一个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在巷口张望,大概是火车还没到点,进来逛逛。他在蒸糕摊前停下,买了块蒸糕,就站在屋檐下吃起来。雨淅淅沥沥地下着,他一边吃一边看着巷子深处,眼神里有些茫然,又有些好奇。吃完蒸糕,他抹抹嘴,又拖着箱子融入了火车站的人流。不知道他后来会不会记得,在达州火车站对面的这条小巷子里,有过那么片刻的宁静。

巷子里的生活还在继续。清晨,送奶工的车铃叮叮当当响过;中午,放学回来的孩子们追逐打闹;夜晚,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温暖柔和。站在这条邻近达州站的小巷,你能同时感受到时间的两种流速——一种是火车站那边永远匆忙的当下,一种是巷子里缓缓流淌的岁月。或许这就是它最特别的地方吧,在繁华喧嚣的火车站对面,安静地守护着一种快要消失的慢生活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