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,津200元随时到校的学生
最近在校园里,总能听到同学们念叨着“津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”这事儿。你说奇怪不奇怪,明明大家平时零花钱都不宽裕,可偏偏有人能随时掏出两百块解决急事。这事儿让我想起前两天在食堂,隔壁班小李一边扒拉着米饭一边说:“现在没个两百块备用金,都不敢随便应约了。”
这话听着夸张,细想还真有道理。上周叁晚上十点多,我室友的电脑突然蓝屏,第二天还要交课程设计。他急得满宿舍转圈,最后愣是找了个懂电脑的师兄帮忙。人家冒着雨赶来修好,室友塞了两百块钱当谢礼。师兄摆摆手说:“都是同学,这么客气干啥。”可室友坚持要给:“你这属于专业技术服务,又随叫随到,必须的!”
校园里的即时服务圈
现在想想,这种“津200元随时到校的学生”现象还真不少见。比如帮取快递的、代课的、临时补课的,甚至还有帮忙排队买限量版的。价格嘛,基本都卡在两百块这个档位。你说贵吧,确实够吃两顿火锅了;你说便宜吧,能立刻解决燃眉之急。上次我赶着交论文,打印店排长队,幸好找到个有打印机的学姐,两百块连打印带装订全搞定。
这事儿让我琢磨,为什么偏偏是两百块这个数?可能对大学生来说,五十一百的觉得不值当跑一趟,叁百五百的又舍不得花。两百块刚好卡在心理平衡点上——既能让帮忙的人觉得值,又让求助的人不太肉疼。就像我们班生活委员说的:“这两百块啊,就是个友情价的上限。”
不过这种随叫随到的服务,也不是谁都愿意接。大叁的王师兄就跟我说过,他经常帮人修电脑,但从来不接急单。“除非真特别着急,不然我都约周末。深更半夜的,给五百块我也不想动啊。”他笑着补充,“但是遇到真急事,比如同学发烧要去医院,这种哪怕不给钱也得帮。”
说到这个,我想起上学期期末的事。那天下着大雨,小陈同学高烧到39度,校医院建议转诊。她在群里刚发消息,立刻有叁个男生冒雨赶来,一个背人,一个打伞,一个拦车。事后小陈想给钱,他们死活不要:“这要收钱,我们还是人吗?”你看,在真情面前,那两百块的规矩就不作数了。
现在校园里这种互助现象挺有意思的。明明大家都不富裕,可偏偏形成了这种独特的“经济圈”。有人说这是被快节奏生活逼的,也有人觉得是年轻人更懂得时间价值了。我那个爱思考的下铺说得挺在理:“其实不是钱的事,是大家终于明白,每个人的时间和技能都值得被尊重。”
昨晚路过自习室,看见个女生在教另一个女生弹吉他。“按照市场价,我可该收你两百块哦。”教吉他的女生开玩笑说,两个人都笑了。最后她们约定,用帮忙占图书馆座位来互换。你看,这津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现象,说到底还是校园人情味的一种特殊体现。只不过啊,现在大家都学会用更实际的方式,来表达这份互助的情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