湛江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,湛江微信附近100两小时
最近在湛江的街头巷尾,总能听见有人低声聊起“微信附近的人”这个话题。那天我在奶茶店排队,前面两个阿姨边摇扇子边念叨:“现在年轻人真会玩,手机上划拉几下就能约人喝茶。”另一个接话:“听说还有明码标价的,100块能陪两小时呢。”
这种说法像夏季的台风,不知不觉就传遍了整个城市。我好奇地打开微信,那个绿色图标在掌心发亮。定位调到湛江,附近的人列表里果然挤满了各式头像。有张海边夕阳的照片格外显眼,签名写着:“初来湛江,交个朋友。”
百元两小时的由来
说实话,刚开始听到湛江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这种说法,我心里直打鼓。这价格在湛江能做什么?或许就是两个人去鑫海商场喝杯奶茶,再到金沙湾散散步的成本。但要是往坏处想,又让人心里发毛。
我问了常泡网吧的表弟,他挠着头说:“姐,这价码在霞山区那边传得最凶。不过多数人就是找人陪着打游戏、逛观海长廊,真没想象中那么复杂。”他翻出手机给我看聊天记录,有个叫“湛江小龙”的男生,签名直接写着“陪逛赤坎老街,100两小时”。
在湛江这样的海边城市,生活节奏像潮水般时急时缓。很多刚来的大学生、打工者,在出租屋里对着风扇发呆时,就会想找个人说说话。他们不需要心理咨询师,只需要个能一起啃着烤生蚝,沿着海岸线走走停停的临时伙伴。
这种需求催生了各种约定俗成的规矩。比如见面要在鼎盛广场这样的公共场所,费用通常提前微信转账,两小时到点就礼貌告别。有个叫阿琳的姑娘告诉我,她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叁个同样喜欢摄影的朋友,现在每周都约着去调顺岛拍日落。
藏在价格背后的故事
不过话说回来,湛江微信附近100两小时的现象,确实藏着不少无奈。我在茶餐厅遇见过一个从贵州来打工的小伙,他说花这笔钱就是为了有人能教他湛江话。“厂里师傅说‘去拧个扳手’,我愣是听成‘去淋个番薯’。”他苦笑着比划,额头上还带着安全帽的压痕。
更常见的是那些刚经历分手的人。朋友小陈分手后,就在微信附近的人里找了个陪聊,两人沿着海滨大道来回走了整晚。“她真的就安静听着,偶尔插句话。走到灯塔下面时,我突然就觉得没那么难受了。”
这些百元交易里,偶尔也会撞见暖心片段。上个月有对老夫妻学会用微信后,特意挂了“陪聊湛江往事”的签名。他们不图挣钱,就想找人听听这座城市的变迁——从法国人建的老教堂说到如今拔地而起的高楼。
当然不是所有经历都美好。我邻居家的孩子曾经遇上放鸽子的,在约定的榕树底下等了半个多小时。还有次对方见面就推销保险,把那两小时变成了产物说明会。这些遭遇让“湛江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”这个说法,在人们嘴里变得真假难辨。
现在偶尔经过湛江的海边,还是会看见有人边看手机边张望,像是在寻找某个约定好的身影。他们或许刚发出“我在红嘴鸥码头等你”的消息,或许正犹豫要不要点击那个显示“距离100米”的头像。
这座城市永远不缺故事,就像永远不缺海风。那些在微信上短暂交汇的人们,用一百元和两小时,交换着孤独时光里片刻的温暖。不过要我说啊,要是真想认识新朋友,不如直接去渔港公园看大爷下棋,或者参加赤坎老街的读书会。毕竟真实世界里的相遇,总比手机屏幕上来得踏实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