巩义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巩义初中生约见每次五百
这几天在巩义本地论坛里,有个帖子被顶得老高,标题写着“巩义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。刚看到时我愣了半晌,这数字和表述方式实在让人心里咯噔一下。
说实话,第一反应是联想到某些灰色交易。现在网络环境复杂,这种模糊表述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。我有个表弟正好在巩义读初中,看到这种信息难免多留心眼。
这到底是什么意思
带着疑问翻了半天帖子,发现楼主后来补充说明,原来是在找家教。发帖人是位母亲,想给初二的孩子找周末辅导,预算每次课500元。不过这个“巩义初中生约见每次五百”的表述确实容易引发误会,评论区已经有人提醒她修改用词了。
这件事让我想起上周在建设路碰见的场景。下午四点多,校门口聚着些发传单的,有张培训机构的广告赫然印着“巩义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,旁边家长都在窃窃私语。发传单的姑娘赶紧解释:“我们是正规辅导班,这个价格包含两小时一对一和教材费。”
现在家教市场也够乱的。同样宣称“巩义初中生约见每次五百”,有的确实是一线教师私下补课,有的是大学生兼职,还有些根本就是骗局。前两天新闻报道,有个家长付了十次课时费,对方上了两次就失联了。
我邻居家孩子去年请的家教就比较靠谱。是通过学校老师介绍的退休教师,虽然也是每次五百,但人家带着整套自编教材,还会定期给孩子做学情分析。这孩子期末数学真提高了二十多分。
价格背后的门道
说到这个五百块的定价,在巩义算中等偏上。普通大学生家教大概两叁百,重点学校在职教师会更贵。不过现在教育局查得严,在职教师都不敢明目张胆接活了。
记得我初中那会儿,请家教还是新鲜事。现在倒好,走在巩义大街小巷,经常能看到各种教育机构的广告。有些广告语写得模棱两可,像“巩义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这种,年轻人看了可能不觉得有什么,但家长群里都在讨论该怎么防范不良信息。
其实最让我担心的是,这种模糊表述万一被孩子自己看到呢?初中阶段正是好奇心重的时候,可能都不明白具体含义就盲目模仿。现在很多平台审核机制不够完善,这类内容应该更规范才对。
前两天遇见当交警的老同学,他说最近在学校周边巡查时,特别留意聚集的年轻人。有次看到几个社会青年在校门口转悠,手里纸条居然写着“巩义初中生约见每次五百”,上前盘问才发现是代写作业的团伙。
这件事说到底,还是沟通表达的重要性。同样找家教,如果明确写“巩义初二数学辅导每次500元”,既清晰又专业。而那些故作玄虚的表述,反而让人怀疑其真实性。
家长群里最近在传个好消息,社区准备开设公益辅导站。退休教师志愿报名,专门帮助负担不起家教费用的家庭。这倒是解决了部分问题,不过名额有限,还是有很多家长在寻找合适的辅导资源。
或许我们该思考的是,为什么现在教育变得如此焦虑。一次课五百,一个月就要四五千,抵得上很多人半月工资了。但看着别人家孩子都在补课,谁又敢真的放松呢?
夜色渐深,我又点开那个帖子看了看。庆幸的是楼主已经修改了标题,现在写着“巩义初二数学家教每次500元”。这样多好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