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附近叁百元的感情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03:00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条熟悉的街道

大同的秋天来得特别早,才九月底,晚风就已经带着凉意了。我站在矿务局医院门口的老街边上,看着下班的人群像潮水一样涌过。这条街我太熟悉了,街口的刀削面馆、拐角的五金店、还有那家总在播放网络歌曲的理发店,都在暮色里亮起昏黄的灯光。

“叁百块钱够干啥?”老陈上个月喝酒时突然问我,“现在下顿馆子都得小二百。”他咂咂嘴,眼神里藏着什么。我没接话,知道他话里有话。果然,他压低声音说:“可我认识一对,就靠这叁百块钱,硬是处了半年对象。”

故事的主角是小赵和小芳,两个在大同打工的年轻人。小赵在快递站分拣包裹,小芳在商场卖化妆品。他们相识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末——小赵去商场取快递,正好是小芳当班。

叁百块钱的浪漫

第一次约会,小赵全身上下就揣着叁百二十块钱。他请小芳去了东信广场那家肯德基,点了两份套餐,花了八十七。剩下的钱,他们去看了场特价电影,又在步行街的长椅上聊到深夜。

“其实那会儿挺傻的,”后来小赵跟我说,“看电影时手心都在出汗,就怕钱不够。”可小芳记得的却是另一件事:“他特意问了店员哪个套餐赠的玩具好看,说要是我不喜欢吃的,至少还能得个玩具。”说完她自己先笑了,眼睛弯成两道月牙。

就这样,他们定下了规矩——每周见面,开销不能超过叁百。这成了他们之间的游戏,也成了这段感情最特别的注脚。

接下来的周末,他们花十五块钱坐公交去云冈石窟,自带水和面包。在那些千年佛像前,小赵讲着他从网上看来的历史故事,小芳就安静地听着。傍晚回来时,他们在路边摊分吃一碗凉粉,辣得直吸溜鼻子,却笑得特别开心。

冬天来了,叁百块钱的爱情转移到了室内。他们发现图书馆是个好地方——免费、暖和,还有热水。小赵准备考电工证,小芳就在旁边看销售方面的书。偶尔抬头对视一眼,又各自低头继续学习。那种默契,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。

最难忘的是小芳生日那天。小赵用攒了两个月的“预算”,花二百八买了条羊毛围巾,剩下的二十块买了块小蛋糕。他们在租的单身公寓里,围着电暖气,你一口我一口地分着那块巴掌大的蛋糕。“那是我吃过最甜的蛋糕。”小芳后来总是这么说。

当然也有争吵。为钱吵,为未来吵。有次小芳看中一件叁百多的大衣,犹豫了好几天没舍得买。小赵知道后,硬是要去加班挣钱买给她。小芳急了:“我要的是那件衣服吗?我要的是咱们能一直这样好好的!”

现在他们还在大同,小赵考下了电工证,去了更好的单位。小芳也升了店长。上周他们请我吃饭,终于不再是街边小店。“还记得咱们叁百块钱约会的时候吗?”小芳笑着问,小赵给她夹菜的手顿了顿,眼神特别温柔。

走在回家的路上,我又经过那条老街。夜市刚刚开始,小摊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。我突然明白了,在这座城市里,像这样的感情故事每天都在发生。它们平凡得像街边的梧桐树,春天发芽,秋天落叶,年复一年,却构成了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底色。

路过那家刀削面馆时,我看见一对年轻男女正凑钱结账,硬币叮当作响。他们笑得那么灿烂,仿佛拥有的不是区区几十块钱,而是整个世界。这样的感情,大概就是这座城市最朴素的诗意吧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