樟树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女校后巷茶饮时光
白瓷杯里的悄悄话
樟树女子学院后街的茶馆,藏在两栋老居民楼的缝隙里。第一次来的人总要绕着青石板路转上两圈才能找到入口。木门上的铜铃掉漆掉得厉害,推门时却依然会发出清凌凌的声响,像女学生裙摆掠过的风铃。
老板娘总是在柜台后不紧不慢地烫杯子。她记得每个常客的喜好:戴圆眼镜的历史系女孩要茉莉香片,总是坐窗边的音乐老师偏爱正山小种。茶水从长嘴铜壶里泻出来,在白瓷杯中打了个转,泛起细碎的金色涟漪。这里的茶不算名贵,但水是每天清早从后山泉眼打来的,带着天然的甘甜。
午后叁点钟的光景最是惬意。阳光透过竹帘筛进来,在木地板上切出明暗交错的格子。几个女生窝在角落的卡座里,茶壶嘴冒着袅袅白气。她们有时讨论难解的微积分题,有时传阅从旧书市淘来的诗集,更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各自看书,偶尔抬头相视一笑。
记得有个雨天,穿白色连衣裙的女生一直望着窗外出神。雨水顺着玻璃窗蜿蜒而下,把外面的香樟树晕染成朦胧的水墨画。她面前的红茶凉了又续,续了又凉。直到夜幕低垂,她才在便签纸上写了什么,对折两次塞进墙壁的缝隙里。那动作轻得像在藏一个秘密。
女校后巷茶饮时光总是这般,既热闹又安宁。毕业多年的学姐们偶尔会回来坐坐,点当年常喝的凤凰单丛。她们谈论工作、爱情、生活的琐碎,声音压得很低,仿佛怕惊扰了还在念书时的自己。墙上的便签越积越厚,有的字迹已经泛黄,却始终没有人去清理。
深秋时节,桂花会落满后院石阶。老板娘会把落花收集起来窨制茶叶,罐子上贴着手写的标签。有次我好奇问起墙上的便签,她正在擦拭青瓷茶海,闻言笑了笑:“都是姑娘们的心情。等她们哪天想通了,自然会回来取走。”这话说得意味深长,就像杯中舒展的茶叶,藏着说不尽的故事。
黄昏时分,茶香与暮色渐渐融在一起。最后一批客人起身告辞,铜铃又响了一阵。樟树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日常即将落幕,而明天,新的故事还会继续在茶烟里升起。或许这就是茶馆最动人的地方——它不催促任何人长大,只安静陪伴每个需要片刻停驻的灵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