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余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学校门口暗号是否仍在使用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7:10:47 来源:原创内容

一个充满年代感的话题

前几天,和一个老同学闲聊,不知怎么的,就聊起了小时候的事。他突然问我:“哎,你还记得咱们扶余那边,以前学校门口对暗号的事儿吗?” 这句话,像一把钥匙,咔哒一声,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。那些尘封的、有点幼稚又特别有趣的画面,一下子全涌了出来。

他说的是那种,只在特定小圈子里流传的“通关密语”。可能是某个动画片里的台词,也可能是一句自创的、听起来酷酷的黑话。对上暗号,你就是“自己人”,可以一起分享小零食,或者凑钱买校门口小卖部新到的卡片。对不上?那你可能就得靠边站站了。那种感觉,现在想起来,真的挺有意思的。

暗号,到底是个啥?

说白了,所谓的“扶余学校门口暗号”,其实就是孩子们之间的一种游戏,一种建立小团体认同感的方式。它没什么实际用处,既不关乎安全,也不涉及什么秘密交易,但它承载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。我记得我们那时候,暗号更新换代可快了,这周流行“天王盖地虎”,下周可能就变成“宝塔镇河妖”了。有时候两拨人用的暗号不一样,还会互相觉得对方“翱鲍罢”了,现在想想可真逗。

那么,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,扶余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?我特意去问了问家里还有小孩在读的亲戚。得到的答案,有点让人感慨,又好像在情理之中。

亲戚家的小孩,一个正在上五年级的小侄子,听我这么一问,一脸茫然地反问我:“什么暗号?我们班现在都是直接拉微信群聊了。” 他这句话,一下子点醒了我。是啊,现在的孩子们,人手一个电话手表,联系太方便了。想约着一起玩,群里喊一声就行;有什么新鲜事,朋友圈、短视频里立刻就能看到。那种需要靠面对面、低声说句暗号来确认身份的仪式感,好像真的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。

这么看来,那种我们记忆中的、充满江湖气的“学校门口暗号是否仍在使用”,答案似乎是否定的。它或许并没有完全消失,但肯定不像我们那个年代那么普遍和具有标志性了。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产物,随着通讯方式的变革,自然而然地淡出了孩子们的生活。

不过,你说孩子们的这种“圈子文化”真的消失了吗?我觉得没有。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罢了。以前的暗号,变成了现在微信群里的“接头暗号”,可能是特定的表情包,或者是一段只有他们自己能懂的“黑话”。以前在校门口挤在一起分享的秘密,现在移到了线上,在某个加密的聊天群里继续流传。形式变了,但内核里那种寻找同伴、建立小圈子的心理,其实是一样的。

想到这儿,我倒也不觉得特别惋惜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玩法,我们那时候有我们那时候的乐趣,现在的孩子也有他们这个年代的精彩。我们怀念的,可能不仅仅是那句暗号本身,更是那个没有智能手机、小伙伴们必须凑在一块儿才能找到乐子的纯真年代。

所以,如果你哪天路过扶余的某所小学,看到孩子们叁五成群地走出校门,他们可能不再交头接耳地对暗号,而是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昨晚游戏里的战绩,或是某个短视频里的热门梗。你不必觉得奇怪,这不过是另一代人的童年,在以另一种方式热闹地展开着。

那个对于“扶余学校门口暗号”的疑问,就让它留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,成为一个温暖又略带一丝惆怅的话题吧。毕竟,有些东西,正是因为消失了,才显得格外珍贵,不是吗?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