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峪关附近学生24小时随叫随到电话,嘉峪关学生24小时服务热线
最近总听人问起,说在嘉峪关读书的学生,万一晚上遇到急事,上哪儿找能立马联系上的人呢?这还真不是个小问题。你想啊,离家的孩子,父母最惦记的就是这个。
一个电话背后的安心
说起来,这个嘉峪关附近学生24小时随叫随到电话,可不是普通的客服热线。我特意打听过,它背后连着的是本地几所高校联合组建的一个应急服务小组。成员大多是高年级的学长学姐,还有几位常驻的老师。去年冬天有个事儿我印象特别深,有个大一新生半夜突发急性肠胃炎,室友急得团团转,试着拨通了这个电话。结果不到二十分钟,就有两个高年级同学陪着校医赶到了宿舍。
这种响应速度,靠的不是什么高科技,而是实打实的人力接力。听说他们值班室墙上挂着一块小白板,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每个人的课程表,就为了确保任何时候都有人能接起电话。这种笨办法,有时候比智能机器人更让人踏实。
现在很多刚来嘉峪关读书的同学,手机里都会存上这个嘉峪关学生24小时服务热线。倒不是盼着用上它,而是有这么个号码在通讯录里,感觉就像多了个靠山。特别是对从南方来的同学,第一次在西北过冬,难免有些不适应当地气候的时候。
不只是解决麻烦
其实这个热线接到的电话,真遇到紧急情况的反而占少数。更多时候,它像个随时的陪伴。有同学深夜复习压力大,打个电话就想找人说说话;有新生想家睡不着,接线的小伙伴能聊上半小时家常。这些看似琐碎的通话,可能比真正的急事更见温度。
我认识一个当过接线员的男生,他说最难忘的是接到一个姑娘的电话,说她在校门口看到只流浪狗受伤了,不知道怎么办。那天晚上他们协调了学校的动物保护社团,一起把小狗送去宠物医院。现在那只狗被社团同学收养着,偶尔还能在校园里见到它摇着尾巴溜达。
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周都在发生。这个嘉峪关附近学生24小时随叫随到电话,慢慢成了连接校园里各种善意的一座小桥。有时候我在想,所谓的人文关怀,大概就是这些具体而微的小事堆积起来的。
现在不少毕业离校的同学,还会在校友群里提起这个热线。有人说工作后遇到难题,还会想起当年那个深夜可以拨通的号码。这种被守护过的感觉,大概会成为他们大学生活里最温暖的记忆之一。
随着新学期开始,这个服务团队又迎来了新一批志愿者。听说报名的人比往年多了不少,可能温暖就是这样会传染的吧。如果你也在嘉峪关附近求学,不妨把这个号码存在手机里——不是期待要用它,而是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在为你守着夜晚,心里总会多份踏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