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壁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学校门口暗号现状
那天路过小学母校门口,忽然听见两个背着书包的孩子在嘀咕什么“彩虹糖”,另一个立马接上“跳跳虎”。我忍不住放慢脚步,这情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,也流行过类似的“接头暗号”。
这些所谓的“暗号”,其实就是孩子们之间的小默契。有时候是为了确认是不是自己班的同学,有时候是为了加入某个课间游戏,还有时候纯粹就是觉得好玩。我记得我们那会儿,要是能对上“奥特曼”,对方就会回“迪迦”,然后相视一笑,就算是“自己人”了。
那么现在鹤壁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?我特意在几所小学门口观察了几天。还真有,只不过形式变了。以前是口头对暗号,现在孩子们更爱用手势——比如比划个特定的爱心形状,或者碰碰肩膀再击掌。有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告诉我,他们班这学期流行的暗号是“孤勇者”,只要有人起个头,立马就有人接下一句,特别带劲。
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搞这套呢?我想了想,这大概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需要吧。通过共享这些小秘密,孩子们能感受到归属感,觉得自己是某个小团体里的一员。而且这些暗号更新换代特别快,上周还流行“蛋仔派对”,这周可能就变成“迷你世界”了。
不过我也发现,现在孩子们使用暗号的场合变少了。以前放学后大家还会在校门口聚着玩会儿,现在大多直接被家长接走去上辅导班。有个小姑娘一边等妈妈一边说,他们现在的暗号更多是在网上聊天时用,线下反而用得少。
问到这些暗号的来源,孩子们的说法五花八门。有的说是从短视频里学的,有的说是班里同学自创的,还有的说不清楚怎么就开始流行了。就像我们小时候莫名其妙都会唱“太阳当空照”那种感觉,现在的暗号传播也是自发性的,没什么道理可讲。
看着这些孩子,我突然觉得,虽然时代变了,但孩子终究是孩子。他们依然需要这些小小的、专属于童年的仪式感。只不过我们那时候的暗号是“流星飞逝”,他们现在是“原神启动”;我们击掌,他们碰拳——本质上没什么不同。
离开学校门口时,我又听见几个孩子在玩新的暗号游戏。一个说“爱你孤身走暗巷”,另一个接“爱你不跪的模样”,然后一起咯咯笑。这大概就是童年该有的样子吧,简单,快乐,有那么点小秘密,又不那么当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