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州那里有站小巷,高州那条有站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5:24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高州那条有站的小巷,我每次路过都会放慢脚步。巷口那棵老榕树的胡须都快垂到地上了,午后的阳光从枝叶间漏下来,在地上洒了一地碎金子。

你说怪不怪,这条窄窄的巷子明明叫“站小巷”,可街坊邻居偏偏爱说“高州那里有站小巷”。刚开始我听着别扭,后来才咂摸出味儿来——这么说着顺嘴,带着点儿本地人特有的亲切劲儿。

巷子里的老时光

巷子不宽,迎面来了叁轮车,行人都得贴着墙根让路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下雨天会泛着幽幽的光。巷子两旁的骑楼有些年头了,墙皮斑驳脱落,露出里面青灰色的砖块。二楼窗户支出来的竹竿上,晾着各色衣裳,在微风里轻轻晃动。

我最喜欢巷子中间那个小站台。其实就是个简陋的候车棚,摆着两张长条木凳,漆都快掉光了。但这里可是整条巷子最热闹的地方,等车的人在这歇脚,邻里街坊在这聊天,卖豆腐花的大婶每天下午准时在这叫卖。

住在巷尾的李伯常说,他在这条巷子住了六十多年,见证了无数次变迁。“以前的站台就是个草棚子,”他眯着眼睛回忆,“现在这个铁皮棚子,还是前些年才搭的。”说完又补了一句,“不过大家还是爱叫它‘站小巷’,改不了口咯。”

巷子深处的人情味

站小巷最迷人的不是风景,而是那股子人情味。王婆婆的杂货铺开了叁十多年,巷子里谁家缺袋盐少瓶醋,都直接上她那儿拿,月底再一块儿结账。孩子们放学回来,总爱在她店门口逗留,花五毛钱买根冰棍,坐在门槛上慢慢舔。

站台旁边是陈师傅的修车铺,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从早响到晚。有次我的自行车链条掉了,他二话不说就给我修好了,我要给钱,他摆摆手:“街坊邻居的,这点小事。”

傍晚时分,站小巷就飘起饭菜香。谁家做了拿手好菜,总会盛一碗给隔壁独居的老人。巷子里的人似乎都认得彼此,见面点点头,聊上两句家常,那种熟络不是装出来的。

对了,说到高州那里有站小巷,就不得不提巷口那家云吞面店。老板每天凌晨叁点就开始熬汤,那香味能飘满整条巷子。很多搬走的老街坊,周末还会特意回来,就为吃上一碗地道的云吞面。

新旧交织的日常

如今巷子里也渐渐有了新变化。年轻人给老房子刷上了新漆,有的还改造成了温馨的小咖啡馆。外卖小哥的电动车不时穿梭而过,给这条老巷带来了现代的生活节奏。

但有意思的是,不管外面世界怎么变,高州那条有站的小巷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步调。清晨,老人们照旧在站台边晨练;午后,猫儿们依旧在墙头打盹;傍晚,孩子们的笑声还是在巷子里回荡。

站台旁的布告栏上,除了社区通知,还贴着寻猫启事、家教广告,还有手写的房屋出租信息。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,拼凑出巷子最真实的生活图景。

有时候我会想,为什么大家对这条普通的小巷如此留恋?也许是因为在这里,时光走得很慢,人情味很浓,生活很简单。站小巷不只是一条巷子,更像是这座城市里一个温暖的角落,安放着许多人的记忆和牵挂。

那天我又路过站小巷,看见几个游客在巷口拍照。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不起眼的地方,大概也在纳闷,为什么这条普通的小巷会让本地人如此引以为傲。我笑了笑,没有上前解释——有些味道,需要慢慢走进去,细细品,才能懂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