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州品茶课程工作室,连州茶艺学习辅导中心
走进连州品茶课程工作室的大门,一股清雅的茶香就飘了过来。几位学员正围在茶桌旁,看着老师手里的盖碗出神。穿中式棉麻衫的王老师朝我点点头,手上动作却没停:“水要刚冒蟹眼泡,茶叶在杯子里翻腾的样子,就像在跳舞。”
茶香里的慢时光
说来你可能不信,我最初来这儿纯粹是偶然。那天路过这条老街,被门前的竹帘和隐约茶香吸引,推门进来就成了这里的学员。连州茶艺学习辅导中心不像普通培训班,倒更像老朋友家的客厅。木架上摆着各式茶罐,墙上挂着书法“和静怡真”,角落里还放着学员自己烧制的陶壶。
王老师总说,茶是有生命的。记得第一次泡茶,我手忙脚乱,水温没控好,茶叶闷过头了。老师端起我泡的茶尝了一口,笑着说:“这茶啊,跟你一样紧张。”他重新烫杯温壶,注水时手腕轻抬,“你看,水从壶嘴流出要像丝绸般顺滑,让茶叶慢慢苏醒。”
说来也怪,就这么跟着学了两个月,不光泡茶手法熟练了,连性子都沉稳不少。周末的茶艺课上,我们五六个人常会喝到忘记时间。从连州当地的白毛茶,到外地的龙井、单丛,每款茶都有自己的脾气。
不只是学泡茶
上周六下午,工作室来了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士。她说自己在公司压力大,总静不下心。王老师没急着教泡茶,而是先请她坐下来,慢慢喝杯陈年普洱。茶过叁巡,那位女士眉头舒展了许多:“好久没这样安静地喝杯茶了。”
在连州品茶课程工作室,这样的故事不少。有年轻人来学门手艺,有退休的叔叔阿姨来找点乐趣,还有像那位女士一样,来寻找片刻宁静的。李姐是这里的“老学员”,她笑着说:“在这儿不光学会泡茶,还认识了这么多茶友。现在家里来客人,我也能像模像样地泡上一壶了。”
茶确实是奇妙的东西。同样的茶叶,不同人泡,味道就是不一样。王老师说这是“手随心转”——心里急躁,泡出的茶就涩;心里平静,茶汤自然甘润。每次看他行云流水地完成温杯、投茶、醒茶、冲泡这一套动作,都觉得是在看表演。
连州茶艺学习辅导中心最近新添了茶叶审评课,教大家怎么辨别茶叶的品质。第一次上课时,老师准备了五种连州白茶,让我们盲品。真没想到,同样的茶树种在不同山头,味道差别这么明显。有的花香明显,有的带着蜜韵,最特别的那款居然有淡淡的兰花香。
工作室的角落里放着学员们带来的各式茶杯。我的是一只青瓷斗笠杯,每次端起它,心里就特别踏实。这大概就是茶文化的魅力吧,不止在技巧,更在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氛围。现在周末要是没来工作室坐坐,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窗外飘起细雨,王老师往壶里添了水。茶香混着水汽,在屋里弥漫开来。新来的学员小张正小心翼翼地练习“凤凰叁点头”,虽然动作还不太流畅,但眼神格外专注。桌上的茶汤在白瓷杯里,泛着淡淡的金黄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