荥阳泄火的小巷子,荥阳清心的小巷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11:39:36 来源:原创内容

荥阳这座小城,总有些角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。那天我穿过喧闹的解放路,拐进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巷,墙头探出几枝石榴花,红得像是刚从晚霞里蘸过颜色。

巷口修自行车的老张在这儿住了叁十年。我蹲在他摊子前看补胎,他忽然说:“这巷子啊,以前可不叫这名。”他拧着螺丝,眼神飘向巷子深处,“早些年大伙儿都叫它‘凉水井’,井水甜得很,夏天打上来搁会儿就透心凉。”

井台边的老时光

往巷子深处走,真看见那口老井。石井栏被磨得光滑如玉,上面拴着崭新的铁桶。住在第叁家的李奶奶正打水浇花,她笑着说现在通自来水了,可街坊还是爱用井水泡茶。“这水喝着有种说不出的味道,像是把整条巷子的凉快都喝进去了。”

其实荥阳泄火的小巷子不止这一条。城南有条类似的巷子,墙头种满了金银花,夏天走过时,花香能把暑气都化开。但要说最特别的,还是这儿——荥阳清心的小巷弄里总飘着淡淡的中药香,老中医徐先生的诊所就在转角处。

徐先生的诊所总有人排队。不是大病,多是些上火失眠的街坊。他看病时话不多,但开的方子灵得很。有回我熬夜嘴上起泡,他给了包自配的凉茶,喝着苦,第二天泡就消了。他说:“人跟着季节走,夏天火气旺,就得找些凉快地方待着。”

巷子中间有棵大槐树,树下总摆着几把竹椅。下午四五点钟,影子拉得老长,退休的王老师会在这儿拉二胡。他不拉热闹曲子,就拉《二泉映月》那样的,声音悠悠的,听着心里那点烦躁就慢慢沉下去了。

要说这条荥阳泄火的小巷子最妙的时候,还得是雨后。青石板泛着水光,空气里混着泥土和薄荷的味道。这时候最适合去孙姐的茶馆坐坐,她的薄荷茶是用井水泡的,凉丝丝的,不用加冰。

我在茶馆遇见过一个写生的年轻人,他说这条巷子画起来特别顺手。“别处的老巷子要么太热闹,要么太破败,这儿不一样。”他画板上,石榴花、老井、斜斜的瓦檐构成恰到好处的画面。确实,荥阳清心的小巷弄有种独特的节奏——卖豆腐的梆子声不紧不慢,收废品的吆喝隔好久才响一次,连猫都睡得特别踏实。

黄昏时分,巷子会短暂地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骑车经过,车篮里装着菜;孩子们在井台边追逐嬉戏;各家厨房飘出饭菜香。但这热闹很轻柔,不像大街上那种让人心慌的喧闹。

夜幕降临后,巷子又安静下来。偶尔有晚归的脚步声,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的节奏。二楼的窗口透出温暖的灯光,能看见电视机的蓝光闪烁,却听不见声音。这时候走在巷子里,会感觉整座城市的烦躁都被隔在了外面。

老张收摊前跟我说,其实所谓“泄火”,未必真要喝什么凉茶。“人心里那团火,多半是让日子给点着的。在这巷子里走走坐坐,看看老邻居,听听二胡,火气自然就降下来了。”他把工具一样样收进木箱,“现在的人啊,就是走得太快了。”

我离开时又经过那口井,月光照在井台上,像铺了层薄霜。忽然明白,这条荥阳泄火的小巷子之所以特别,不只是因为凉快的井水或树荫,而是它允许你慢下来——在这里,时间仿佛比外面流淌得缓一些,让那些被现代生活炙烤的焦躁,都有了降温的余地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