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沂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邻近地区300元的情感故事
车站旁的约定
傍晚五点半,新沂汽车站旁边的米线店飘出阵阵香气。老周掀开塑料门帘,找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。老板娘不用他开口,直接就朝后厨喊了一声:“大碗牛肉米线,多放香菜!”这是老周吃了叁年的口味,从工地走过来正好十分钟,汤的温度晾到能入口,一切都刚刚好。
他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。有个穿粉色外套的姑娘拖着行李箱在路边张望,手指不停划着手机屏幕。老周想起叁年前第一次见小梅,她也是这么站在车站出口,手里举着个掉了漆的保温杯。那时他刚在附近的工地上干了两个月,领了第一笔像样的工钱——叁千块。除去寄回家的,留了叁百在身上。
“其实哪有什么新沂附近300块钱的爱情。”老周搅了搅碗里的米线,热气糊住了他的眼镜,“就是两个在外头漂的人,凑在一起取暖罢了。”
小梅是从邻县来的,在服装店打工。他们第一次约会,去了人民公园,坐在长椅上分一包糖炒栗子。傍晚去小饭馆点了两个菜,结账时七十八块。小梅抢着要付钱,老周不肯,最后还是他付了。送她回出租屋的路上,小梅悄悄往他兜里塞了五十块钱。“你也不容易。”她说。那晚的风有点凉,但老周觉得心里热乎乎的。
后来每个周末见面,他们都控制在叁百块以内。看早场电影,吃路边摊,最多的一次是给小梅买了一件羽绒服,花了二百九。小梅心疼了好几天,老周却说:“冬天了,不能冻着。”他们从不谈将来,也不敢想太远。就像新沂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实在,简单,刚好够温暖这一天又一天。
上个月小梅去了南方的城市,说那里工资高。走之前,他们还是在那家米线店,小梅的眼泪掉进汤里。“等我站稳脚跟,你也过来。”她说。老周点点头,往她包里塞了五百块钱——那是他偷偷多留的。
老板娘过来收碗,看了看老周:“今天怎么吃这么慢?米线都坨了。”老周笑了笑,没说话。他掏出手机,屏幕上是小梅发来的照片——她在那边也找到了一家米线店,说味道差不多。也许所有的邻近地区300元的情感故事都差不多,不在乎花了多少钱,而在乎那份惦记。
老周走出米线店,天色已经暗了。他算了算日子,再有一个月就能去南方找她了。这次他打算多带点钱,虽然小梅在微信里说,不用太多,够用就行。就像这新沂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不多不少,刚刚好够两个人走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