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海选场子,吉林精选活动现场
走进吉林这家海选场地,还以为是哪个朋友搞的私人聚会呢。门口停着的车不算太高档,但都收拾得干干净净,一看就是本地人常来的地方。
推门进去,暖气混着说笑声扑面而来。场子里已经坐了不少人,叁叁两两交头接耳。靠墙的长条桌上摆着果盘和矿泉水,穿运动服的工作人员正挨个给选手发号码牌。有个大姐特别热心,看见我在找座位,直接伸手一指:“那边空着,快去坐!”
台上的故事
灯光忽然暗下来,音乐响起。第一个上台的是个戴眼镜的男生,抱着吉他自弹自唱。他刚开始有点紧张,调子起高了,副歌部分差点没唱上去。台下有人轻轻跟着哼,还有人掏出手机录像。唱到后半段,他渐渐放松了,脚打着拍子,声音也稳当多了。
接下来是个跳民族舞的姑娘。水袖甩开的瞬间,整个场子都安静了。她转圈时头上的银饰叮当作响,像山涧里的泉水声。跳到精彩处,后排有人忍不住叫好,吓得旁边打盹的老爷子一激灵。
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个中年大哥,表演单口相声。他握着话筒就像老邻居拉家常,把菜市场砍价、送孩子上学这些日常琐事说得妙趣横生。说到送孩子那段,他模仿爷俩对话:“爸,这道题怎么做?”“孩子,爸要是会做题,当年就不追你妈了。”全场笑得前仰后合,连后台工作人员都探出头来看。
等候区的选手们各有各的状态。有的对着墙反复练习动作,有的在补妆,还有个穿着戏服的老阿姨,正耐心教旁边年轻人怎么甩水袖。她说这是他们县里的传统节目,得找个接班人。
评委席设在观众席第一排。穿深色外套的主评委听得很专注,不时在纸上记录。有次某个选手表演到一半麦克风出了问题,他直接说:“别紧张,我们往前坐点,你继续。”这话让原本尴尬的气氛瞬间缓和了。
场子里的工作人员都是本地人。负责音响的小哥总在候场时提醒下个选手:“别喝冰水,对嗓子不好。”递水的大姐会跟紧张的选手聊天:“就当是给亲戚朋友表演,自在点儿。”
这些参赛者里,有想成名的年轻人,也有纯粹来找乐子的退休职工。有个开出租的大叔说,他每天在车上听电台学唱歌,今天特意跟别人换了班来的。“挣不挣钱另说,人总得有个爱好不是?”他摸着后脑勺笑道。
这场吉林精选活动现场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露天电影。那时候不管放什么,全村人都搬着小板凳来看。现在的场地高级多了,但那份热乎劲儿没变。台上台下都是熟人,表演好了有人喝彩,出了岔子也有人鼓励。
活动快结束时,窗外飘起小雪。场子里却更热闹了,刚表演完的人舍不得走,聚在走廊里交流经验。那个说相声的大哥被团团围住,正给大家讲怎么观察生活找素材。穿戏服的阿姨也在教几个年轻人基本步法,水袖在灯光下划出柔和的弧线。
走出门时,雪已经积了薄薄一层。回头望去,那个普通的门面依然亮着温暖的灯光。这样的吉林海选场子,或许明天又会在某个街角遇见。它们就像散落在城市各处的舞台,让平凡的日子多了一抹亮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