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铜峡学生品茶上课,学生茶艺课堂体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4:00:11 来源:原创内容

青铜峡市第叁小学周叁下午的教室飘着阵阵茶香,孩子们正小心翼翼地将热水注入白瓷盖碗。六年级的李明同学端起品茗杯,小口尝着自己冲泡的宁夏八宝茶:“原来红枣和桂圆要后放,茶汤才会更清甜!”

这门别开生面的茶艺课最初源自家长们的担忧。教导主任王老师翻着学生体检报告直摇头:“好多孩子整天抱着碳酸饮料,有的班级蛀牙率快到叁成了。”几位老师偶然发现,学校后山就长着野生枸杞和沙枣,当地老辈人常用来配制药茶。何不把本土饮食文化搬进课堂?

从认茶叶到辨水质

课程设计花了老师们不少心思。首节课上,茶艺师傅带来叁瓶水:自来水、纯净水、山泉水。孩子们沸腾了——“山泉水泡的茶真甜!”“自来水的氯气味好明显!”这种直观比较让同学们意识到,看似普通的水也藏着大学问。

随着课程深入,孩子们开始接触六堡茶、茯砖等紧压茶。五年级的张晓雯不小心烫到了手指,却笑着说:“以前觉得茶饼黑乎乎的,现在闻着陈香,突然懂爷爷为什么总收藏它们了。”教室后排的茶席上,几个男生正争论着冲泡茯砖该用多烫的水,那认真劲儿不亚于解数学题。

茶盏里的文化密码

最让人惊喜的是茶艺课带来的连锁反应。语文老师发现,学生写故乡的作文里开始出现“阿爸的盖碗茶”“外婆的奶茶锅”;自然课上讲到植物根系时,有孩子主动分享茶树移植的注意事项。历史老师趁势组织了一场丝绸之路茶文化展,同学们用黏土制作的茶马古道沙盘,现在还摆在教学楼大厅里。

家长群最近都在传刘阿姨家的趣事——她女儿昨天郑重其事地纠正爸爸握杯姿势:“爸爸,叁龙护鼎是这样端的。”这位常年跑运输的父亲挠着头笑:“娃娃教得对,我喝了半辈子茶,今天才学会品茶。”

窗外飘起细雨,茶艺教室却暖意融融。孩子们正在分组设计创意茶席,有人用黄河石压席巾,有人采来芦苇作花器。袅袅茶烟中,那些曾经陌生的茶具渐渐染上温度,就像孩子们正在重新认识的这片土地,总能在不经意间,给人以温暖的馈赠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