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化学生品茶工作室,怀化学子品茶空间
最近路过学校后街,发现一家新开的怀化学生品茶工作室悄悄挂起了招牌。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几盆绿植和原木色茶桌,叁两学生正低头写着什么,手边的白瓷杯飘着热气。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泡功夫茶时说的话:喝茶不单是解渴,更是找个让心静下来的角落。
一杯茶的时间,刚好让思绪靠岸
推开门时风铃轻响,店主抬头笑了笑,继续擦拭茶海。找了个靠窗位置坐下,隔壁桌的女生正在笔记本上涂改论文,茶杯里的桂花乌龙已经凉了一半。“这家怀化学生品茶工作室最舒服的就是没人催你,”她转头说,“有时候盯着茶叶在水里舒展,突然就想到解题思路了。”
穿格子衫的男生接过话茬:“比图书馆自在多了。上周小组讨论营销方案,我们在这喝完了整壶普洱。”他翻着被茶渍染出深浅痕迹的草稿本,“后来方案里真融入了茶文化元素——系主任说很有在地特色。”
桐木关红茶的蜜香在空气里蜿蜒。窗外梧桐叶飘到茶台上,店主顺手把它搁进陶罐:“这些孩子啊,需要个既不像教室也不像网吧的地方。”他往紫砂壶里注水的手法很轻,“你看,茶叶在杯子里浮沉,就像人在不同状态间切换。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。”
茶香缭绕的第叁空间
暮色渐浓时,怀化学子品茶空间开始热闹起来。有个男孩每天都来练习茶艺,说他第一次把冲泡的正山小种带回宿舍,全屋人都放下手机围过来。现在他们寝室常约着去茶园徒步,照片墙贴满了戴着草帽采春茶的笑脸。
角落传来轻轻的磕碰声。穿汉服的女生正在给国际留学生展示盖碗的使用,英国人马克努力用中文说“凤凰叁点头”的样子逗笑了大家。“在我们那儿下午茶要加很多糖,”他晃着品茗杯,“但这种苦后回甘的感觉,很像第一次读懂先秦哲学的体验。”
茶则与壶沿碰撞出清脆声响。几个学生凑在柜台前挑野放白茶,说想寄给北方念书的同学。“其实我们不是在卖茶,”店主低头给茶宠淋茶汤,“是帮年轻人找回某种生活感知。就像茶叶需要水的温度才能绽放,青春也需要合适的容器。”
夜色漫过窗台,有人收拾书包赶往晚课,留下半杯喝到见底的东方美人。暖黄灯光下,茶台如同安静岛屿,而怀化学生品茶工作室的风铃,还在等待下一个推门的身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