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尔山小粉灯一条街,阿尔山霓虹小巷夜游
阿尔山的夜晚来得特别早,才过六点,天就彻底暗下来了。我裹紧外套走在石板路上,忽然看见前方亮起一片柔光——那就是传说中的小粉灯一条街了。
暖融融的粉红色灯光从木屋屋檐下流淌出来,把整条街染成了梦境般的颜色。这些灯罩都是本地手艺人用桦树皮做的,光线透过镂空花纹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光影,踩上去仿佛能听见光斑碎裂的声音。
灯笼下的烟火气
卖烤奶皮子的老奶奶坐在第叁步台阶上,她的推车正好笼罩在粉灯光晕里。“尝尝吧,”她掀开棉褥子,热乎乎的白雾混着奶香扑面而来,“用大兴安岭的鲜奶做的。”我接过油纸包,看她不紧不慢地给下一个客人夹饼,动作熟练得像在完成某种仪式。
再往前是家皮画店,店主正就着门前的灯笼修补鹿皮画。他说这条街的灯光最衬皮革纹路,晚上干活不容易看走眼。这倒提醒了我,阿尔山小粉灯一条街的照明确实别有匠心——既不会亮得刺眼,又能让手艺人看清活计。
游客叁叁两两走过,有人在拍灯笼下转动的风车,有人蹲在摊前挑拣松塔工艺品。有个孩子踮脚想去够灯穗,他妈妈笑着把他举起来,粉色的光晕瞬间包裹住母子俩。
转过街角忽然传来手风琴声,几个年轻人围成圈在唱草原民谣。他们身后是卖桦树汁的铺子,老板跟着节奏轻轻敲打木桶。这时候才注意到,整条街的灯光其实有明暗变化——店铺门口亮些,步行道暗些,光与影自然地区隔出不同空间。
站在拱桥上看整条街最是震撼。粉色的光带沿街道蜿蜒,像给古镇系上一条柔和的丝巾。有些光影洒进河里,随着水波轻轻晃动,偶尔有落叶飘过,便惊起一圈金色的涟漪。
桥头卖马蹄糕的大叔告诉我,这些灯笼每年入冬前都会重新糊纸。“十一月就开始准备了,”他打开蒸笼查看火候,“要让游客冬天来也能看见最鲜亮的粉色。”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的脸,只有声音穿过白雾:“你们夏天来的看不到,雪地里映着粉灯才叫好看呢。”
往回走时特意放慢脚步。灯具店老板娘正在教姑娘穿珠子,银饰在粉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;茶馆窗边,有人对着灯笼翻看刚买的明信片;那家叫“北境时光”的咖啡馆里,每张木桌都落着盏小粉灯,顾客的脸在光里显得特别柔和。
快出街口时回头望,这片粉色光海依然在夜色里轻轻摇曳。突然明白为什么游客都爱来阿尔山霓虹小巷夜游——在这里,连灯光都带着温度。那些光影里晃动的人影,食物的香气,断续的歌声,共同组成了比白天更生动的市井图画。
离开时带走一盏巴掌大的小粉灯。现在它就在我书桌上亮着,每次看见那片暖光,就想起那夜石板路上细碎的光影,和空气里飘散的烤奶皮子的甜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