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泉水磨工作室喝茶,福泉茶室水磨坊品茗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8:50:17 来源:原创内容

福泉水磨工作室喝茶,福泉茶室水磨坊品茗,这俩名字听着像亲戚,其实说的是同一个地方。我第一次去的时候,跟着导航在巷子里转了半天,差点以为走错了——谁能想到这么个不起眼的院门后面,藏着这样一方天地呢?

推开木门,先听见的是哗啦啦的水声。转头一看,角落里真有架老式水磨在转着,石磨盘咕噜咕噜地响,下头清水流淌。主人说这是祖上留下来的,现在通电还能用,偶尔磨点芝麻粉、糯米粉。我看着磨盘缝里渗出的细密浆汁,忽然觉得,待会儿要喝的茶,怕是和别处不太一样。

水声里的茶香

坐下来点茶,主人推荐了他们自己窨制的茉莉花茶。他边温杯边说:“我们这儿的水都是从后山接的泉水,泡茶特别甜。”等茶端上来,我先没急着喝——凑近闻了闻,花香清幽,不像有些茉莉香得冲鼻子。抿一口,茶汤滑过舌尖,真的有股清甜味。奇怪的是,旁边水磨的声响非但不觉得吵,反而让这茶喝起来更宁静了。

主人看我好奇,笑着解释:“很多人第一次来都觉得怪,说喝茶该找个安静地方。其实你细品,水声和茶香配在一起,倒像是...像是给茶配了段背景音乐。”他说着往杯里添水,“你想啊,古时候的人喝茶,哪能完全没声音?不是院子里的雨声,就是煮水的咕嘟声。太静了,反而没意思。”

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,夏天在井边乘凉,捧着大碗茶,听着井绳吱呀呀的响动。那种惬意,还真和现在有点像。

老物件的新生命

第二次去是个雨天,工作室里就我一个客人。主人正收拾刚到的茶具,见我来了,招呼我坐下烤火。屋角的炭盆噼啪作响,他指着墙边几个陶罐说:“这些都是用磨盘废料混合陶土烧的,你摸摸看,表面粗粗拉拉的,但特别趁手。”

我接过一个茶杯,手感确实独特,带着细微的颗粒感。他说这叫“水磨陶”,是他们最近琢磨出来的。用废弃的磨盘粉末掺到陶土里,烧出来的器物既保留了水磨的印记,又给了老物件新的生命。

“就像这工作室,”他往我的杯里斟茶,“老房子改的,老磨盘修修继续用,老手艺加点新想法。东西是旧的,但日子是新的。”

雨点敲着瓦片,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。他说城里人来这儿,多半是为了找这种“旧味道”。但在他看来,老东西不是拿来怀旧的,是要活在当下的。就像那架水磨,真要把它当文物供起来,反倒没意思了。

那天我离开时雨还没停,主人送我一把自制的竹伞。撑开伞,闻到淡淡的竹香,突然觉得这福泉水磨工作室喝茶的时光,就像这把伞——朴素,但刚好能遮风挡雨。

后来我又去过几次,带过朋友,也独自一人。每次坐在水磨边喝茶,看石磨一圈圈转着,都会想起第一次来时的新奇。现在城里新式茶馆越开越多,有的讲究茶艺表演,有的主打网红装修,但能让人坐下来就不想走的地方,还真不多见。在这儿,时间好像跟着水磨的节奏,慢了下来。

前几天路过,发现他们在院角新辟了个小菜园,种着几畦青菜。主人说以后喝茶的客人可以顺手摘点带回去,算是个心意。我站在菜园边看了会儿,嫩绿的菜叶上还挂着水珠,和水磨流淌的清水一个颜色。这福泉茶室水磨坊品茗的滋味,怕是又要多一分田园气息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