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阳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青春少年共度时光
那个下午的阳光特别暖,把操场边的梧桐树影拉得老长。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正忙着准备校园文化节的节目,说实话,刚开始大家都挺别扭的。男生们扯着嗓子唱《青苹果乐园》,女生们在旁边编排舞蹈,两边各练各的,中间隔着一道看不见的线。
班长小陈急得直挠头:“你们能不能别这么生分?这是要一起上台的节目啊!”可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,男生照样扯着脖子吼,女生继续转着圈跳,两边愣是接不上。体育委员大刘抱着篮球在旁边看热闹,冷不丁冒出一句:“要我说,干脆改打篮球赛算了。”这话把文艺委员小雨气得直瞪眼。
那个关键的下午
转折发生在周叁下午的排练。男生们正唱到“周末午夜别徘徊,快到苹果乐园来”,有个调跑得都能拐到外婆桥去了。突然,女生堆里有人“噗嗤”笑出声,接着整个舞蹈队都笑弯了腰。要是搁在平时,男生们肯定觉得丢面子,可那天也不知道怎么了,主唱阿明挠挠头,自己先乐了:“我这不是想给原曲加点创新嘛!”这话一说,所有人都笑开了。
就在这样的氛围里,当阳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情况开始悄悄改变。小雨趁热打铁,提议把舞蹈动作教给男生几个简单的部分。没想到平时大大咧咧的男生们,学起舞蹈来还挺认真,虽然动作僵硬得像在做广播体操,但那份认真劲儿把女生们都逗乐了。
大刘学转圈的时候差点把自己绊倒,幸好旁边的女生小雯扶了一把。“你这平衡感,打篮球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啊?”小雯打趣道。大刘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这转圈和投篮能一样吗?”这么一来二去,原本的生疏感渐渐消失了。
说来也怪,自从那次笑场之后,排练变得顺利多了。男生们主动帮女生搬音响,女生们耐心纠正男生的动作,休息时还能围成一圈聊天说笑。那种青涩的拘谨,慢慢变成了默契的配合。
演出前的小插曲
就在正式演出前一天,出了个小意外。演出要用的背景视频突然打不开了,负责这个任务的正好是男生小杰和女生小雅。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,在电脑前捣鼓了一下午。
“要不咱们重新做吧?”小雅提议。小杰看了眼时间:“离明天演出只剩十五个小时了。”话虽这么说,两个人还是跑到学校电脑室,一个找素材,一个剪辑,连晚饭都顾不上吃。
晚上九点多,班长带着几个同学来找他们,推门看见两个人还在埋头苦干。屏幕上已经初具雏形的视频让大家都惊讶不已——比原来的那个还要精彩。小雅揉着发酸的眼睛说:“多亏小杰会剪辑,我就是打个下手。”小杰连忙摆手:“别别别,要不是小雅找的这些素材,我再会剪辑也白搭。”
那个夜晚,当阳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画面显得格外和谐。几个同学索性都留下来帮忙,有人去买宵夜,有人帮忙校对字幕,还有人负责倒水。虽然忙到很晚,但谁也没喊累。
正式演出那天,他们的节目获得了满堂彩。特别是视频播放时,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谢幕的时候,不知道谁起的头,男生女生互相击掌庆祝,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,比任何排练时都要灿烂。
后来想想,也许正是因为有了那些磕磕绊绊,才让最后的成功显得格外珍贵。就像我们班主任常说的那样,青春就是这样,总是在不经意间,给人最美好的回忆。现在偶尔在校园里碰到,大家还会提起那次文化节,说起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排练趣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