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溪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家教50元叁小时通话
最近在本地论坛上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帖子:“慈溪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”。刚看到时我还纳闷,现在初中生都开始提供电话陪聊服务了?点进去才发现,原来是学生在论坛里发帖找家教兼职,50元辅导叁小时,还附了联系方式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自家表弟。去年暑假他非要买新款球鞋,家里不给额外零花钱,小家伙居然在小区布告栏贴了手写广告:“英语辅导,一小时十五块,包月更优惠”。他英语确实不错,但当时才初二啊。
为什么孩子们都愿意花时间做家教
说实话,第一次见表弟给人讲题时我都惊了。他那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客户坐在对面,表弟拿着课本讲得头头是道,偶尔还会问“这里我讲明白了吗?”那神态真像个小老师。后来问他怎么想的,他说:“反正暑假也要写作业,教别人还能赚点零花钱,多好。”
这种“慈溪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”的现象还真不少见。现在孩子们接触信息的渠道多,很多初中生在学科上确实有能力辅导低年级学生。而且和传统家教相比,他们的要价真的很亲民——毕竟对孩子们来说,这更像是一种社会实践,赚钱反倒在其次。
我邻居家孩子小雪就这么干过。她数学特别好,周末花叁个小时帮隔壁五年级小朋友辅导,用的就是“学生家教50元叁小时通话”这种方式。她妈妈跟我说,小雪为了教别人,自己先把知识点弄得特别扎实,这反而促进了她的学习。
不过也有人担心,这么小的孩子能教好吗?我特意问过几个请过初中生家教的家长。李阿姨的说法挺有代表性:“王老师(她女儿的小家教)讲题的方式和我女儿特别合拍,那些解题思路都是孩子们之间才懂的‘暗号’。”
当然啦,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做家教。有些孩子自己学得好,但不太会表达;有些则像小雪那样,既能把题目做对,又能说清楚来龙去脉。这种“小老师”的角色,其实对孩子的表达能力、责任心都是很好的锻炼。
现在生活成本高,很多家庭给孩子零花钱都比较谨慎。孩子们想买点喜欢的东西,或者参加些课外活动,通过自己的努力赚点零花钱,这种心情我们都能理解。就像那个发帖的慈溪初中生,可能他正想着用这笔钱买本书,或者看场电影?
话说回来,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,倒让我想起我们小时候。那会儿没有手机,没有网络,班里学习好的同学课后都会主动帮助跟不上的同学。现在虽然形式变了,变成了“学生家教50元叁小时通话”这样的模式,但那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其实一直都在。
下次如果你在小区里看到初中生在家教,或者在论坛上看到“慈溪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”这样的帖子,不妨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鼓励。这些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,一步步走向独立,一点点认识这个世界。他们的故事,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