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江口哪里有站小巷子的,丹江口车站附近巷弄位置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4:03:49 来源:原创内容

丹江口车站旁边到底哪条巷子值得转转?这个问题有好几个老街坊都跟我念叨过。昨天买菜时碰见老陈,他拎着刚出锅的糖油果子直摆手:"你要找烟火气?出站往右拐,看见红砖墙那个岔口往里钻!"

巷口藏着老手艺

照着老陈说的方向,果然在车站西侧围墙后头发现了几条交错的小巷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有个老师傅坐在巷口修鞋,旁边竹篓里堆着等待修补的布鞋。他鼻梁上架着老花镜,针线在鞋底穿行的节奏,和二十年前我家楼下王师傅的手法一模一样。巷子里的丹江口站小巷位置虽然不起眼,但斑驳的木门后头挂着"李记豆腐脑"的布幌子,清早来这里端豆腐脑的居民,都会顺手把隔壁修鞋摊的报纸捎过去。

再往深处走竟别有洞天。叁米宽的巷道两侧,剃头挑子伴着嗡嗡推剪声在梧桐树下开工,穿校服的男孩正捂着脖子躲碎发。旧书摊的老板娘坐在马扎上整理连环画,突然抬头朝二楼喊:"王奶奶,您晒的裤子快掉到我的书堆上啦!"二楼的窗户吱呀推开,伸出的竹竿利索地把晾衣绳往回收了收。这种车站附近的巷弄位置,就像个自成体系的小天地。

转角的煤炉烧饼摊围了好几个人,戴绒线帽的大爷掏出搪瓷缸子:"老规矩,两个葱油的。"烤烧饼的姑娘麻利地用铁钳翻动炉膛,芝麻香混着炭火气飘过来。这种带着市井温度的场景,在丹江口哪里有站小巷子的寻觅中显得格外珍贵。要是赶上下学时分,还能看见系红领巾的孩子们举着棉花糖,像群麻雀似的从巷尾呼啸而过。

烟火气里的新变化

不过有些变化也挺有意思。原来只收现金的杂货铺,现在窗口贴着两张二维码,穿美团制服的小哥正蹲在门槛上核对订单。修鞋摊老师傅的孙子放暑假回来,给爷爷的工具箱旁边添了盏充电式尝贰顿灯,说是晚上收摊能照清台阶。老巷子像棵古树,在旧枝干上悄悄萌发新芽。

住在巷尾的赵阿姨正在门前抖落围裙上的面粉,她指着斜对面的青砖房说:"那家过去是车站值班室,现在改成快递代收点了。"可不是么,绿色招牌下堆着大大小小的纸箱,穿睡衣的年轻人正弯腰找自己的包裹。这种新旧交织的景象,让丹江口站小巷位置多了些时代注脚。

暮色渐浓时,巷口修表店亮起昏黄的灯。老师傅关上玻璃柜,把"营业中"的木牌翻到"休息"那面。菜香从各家厨房飘出来,有个系围裙的妇人站在巷子中间喊:"小凯!回来帮妈剥蒜!"声音在窄巷里撞出回响,惊起了屋檐下的鸽子。

当我顺着原路往回走时,发现红砖墙上不知被谁用粉笔画了箭头,旁边歪歪扭扭写着"公共厕所→"。这种带着体温的指引方式,或许就是老城区最动人的导航标志。站在巷口回望,路灯刚好亮起来,把晾衣绳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