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令哈300一晚同城约茶,德令哈同城约茶300元一晚
德令哈这座小城总是静悄悄的,傍晚的风卷着戈壁滩的沙粒轻敲着窗玻璃。我窝在家庭旅馆的旧沙发里刷着手机,屏幕突然弹出一条消息:“明天到德令哈,记得你说过要请我喝茶。”
手指悬在键盘上顿了顿。叁年没见的老同学,上次聚会时随口说的玩笑话,竟真被她记到了现在。可这深秋时节,哪里能找到像样的茶室呢?
转机出现在深夜的朋友圈
临睡前刷到本地茶农阿姐的动态:“新到的昆仑雪菊,家里院子能看星空。”我赶紧私信询问,对方回复得爽快:“德令哈300一晚同城约茶,连住宿带茶席都包了。”
这倒巧了,既解决了住处,又全了待客之礼。第二天接上老同学往城郊驶去,她望着车窗外掠过的白杨树笑道:“还以为你会带我去咖啡馆。”
“在德令哈喝咖啡,就像在西湖边吃手抓羊肉。”我转动方向盘拐进村道,“入乡随俗嘛。”
红砖院墙里飘出柴火香,阿姐系着围裙在院里翻晒野菊花。石磨盘改成的茶台还带着阳光的温度,她拎来铜壶坐在小马扎上:“水是清晨拉的雪山泉,茶是自家晒的。”说着抓了把金黄色的雪菊放进粗陶壶,沸水冲下去的瞬间,整个院子都浸在带着蜜香的花茶气息里。
老同学捧着茶碗愣神:“在城里喝过那么多茶,从没闻过这么鲜活的味道。”
茶香里的旧时光
叁碗茶下肚,话匣子就关不住了。说起毕业时她去南方发展,我留在西北工作,这些年各自在职场打拼的酸甜苦辣。阿姐又端来自制的糌粑饼,听我们聊得热闹,也插话说起她祖辈在昆仑山采茶的故事。
“现在年轻人总以为德令哈同城约茶300元一晚是新鲜事。”她往炉膛里添了根柴火,“我奶奶那辈人,谁家来了远客不是腾间房、煮锅茶?牧区人家都是这样待客的。”
暮色渐浓时,阿姐点亮檐下的马灯。星子从祁连山脊后面一颗颗蹦出来,我们裹着羊毛毯继续喝茶。老同学忽然说:“今天这德令哈300一晚同城约茶,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过暑假。”
茶壶嘴冒着袅袅白汽,她比划着描述江南老家的天井:“也是这样的夏夜,外婆摇着蒲扇讲她年轻时走十几里路去镇上卖茶叶。”
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,在茶香里奇妙地重迭了。
临睡前我查看手机消息,工作群里还在为季度报表争论不休。窗外传来几声狗吠,老同学在隔壁房间哼着不知名的歌。忽然觉得,或许我们奔波寻找的某种生活,本就藏在这样平凡的夜晚里——一壶好茶,几句闲话,还有愿意陪你穿过大半个中国来喝茶的人。
月光漫过东面山坡的经幡时,我听见阿姐在院里收拾茶具的轻响。她明天还要赶早去集市,但今晚这个茶席,她会一直摆到客人尽兴。就像戈壁滩上的芨芨草,看着平常,却藏着这片土地最本真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