汨罗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汨罗周边初中生约见500元
最近在本地论坛看到个挺扎眼的帖子,标题写着“汨罗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,往下翻几条,又冒出个“汨罗周边初中生约见500元”的广告。说真的,第一反应是心里咯噔一下——这年头怎么连孩子都成生意了?
我家楼下就是中学,每天下午四五点,总能看到穿着校服的孩子们涌出校门。有的蹲在路边摊买炸串,有的叁叁两两讨论周末去哪儿玩。看着他们书包上挂着的卡通挂件,想起隔壁张姐前两天还抱怨,她上初二的闺女非要买八百多块的球鞋,说是同学都在穿。
藏在数字背后的重量
说起来,500块对成年人意味着什么?可能是一顿聚餐,两场电影。但对这些孩子来说,这可是笔巨款。我侄子偷偷把压岁钱拿去买游戏皮肤,300块就让他妈念叨了半个月。要是让孩子为这点钱走上歪路,那可真叫人后背发凉。
去年毕业季那会儿,就听说有社会青年在校门口转悠,专找落单的学生搭话。现在网络更隐蔽,那些“汨罗约附近的初中生”的暗语,像苔藓似的在贴吧角落里生长。我家闺女再过两年也要上初中了,想到这个就坐立难安。
其实孩子们哪懂这些套路?他们正处在最要面子的年纪,别人有新款手机,自己用旧的都觉得丢人。班上流行什么,砸锅卖铁也要跟上。这种心态最容易被钻空子。
有些门槛跨不得
老街拐角修鞋的刘师傅说过句话特别在理:“这世道啊,来钱快的门路都写在刑法里了。”他女儿去年考上了师范,老头每天擦鞋都哼着小曲。虽然供孩子读书辛苦,但看着女儿堂堂正正做人,比什么都强。
说到“汨罗周边初中生约见500元”这种幌子,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。那些躲在屏幕后的交易,开头说着“就陪吃个饭”,后头指不定有多少陷阱。孩子们涉世未深,以为挣点零花钱没什么,等踩进泥坑再想抽身就难了。
我认识个社区民警老周,他说现在最怕收到学生家长的报案。有些孩子被骗着拍了照片,之后就像被套了缰绳,一个月零花钱全被讹走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经历会在心里留疤,几年都愈合不了。
隔壁单元李婶的侄女就是例子。小姑娘为了买演唱会门票,偷偷去见网友,结果被骗到碍罢痴打工。幸好发现得早,但孩子回来后整个人都蔫了,原来活泼的性子变得沉默寡言。
说到底,咱们得让孩子明白,人生有些岔路口看着是捷径,实则是下坡路。就像河堤上的警示牌,写着“水深危险”,不是限制你玩水,是怕你不会游泳被淹着。
现在每次经过学校围墙,看见那句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的标语,都觉得说得特别对。青春这道选择题,选错了虽然能重来,但卷面总会留下痕迹。与其事后懊悔,不如一开始就教会孩子,什么样的“500块”值得挣,什么样的“约见”该绕道走。
今晚得找闺女聊聊,就从小妮子想买的那条连衣裙说起。毕竟啊,守护这些青涩的嫩芽,是咱们这些大人最该较真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