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附近学生邀约百元活动
最近在本地一些网络角落,总看到类似“东营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样的信息飘来飘去。说真的,第一次刷到这种标题时,我对着手机愣了半天——这到底是想表达啥?
路边奶茶店坐着发呆那会儿,听见隔壁桌两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也在嘀咕这个。穿校服的男孩边吸珍珠边笑:“我们班群里昨天还有人转发这个,说是什么周末密室拼场。”这话让我突然有点开窍,或许所谓的百元邀约,就是年轻人凑份子玩桌游的噱头?
藏在标题里的文字游戏
回家路上我特意查了查,发现这类信息通常躲在同城论坛的边角料里。仔细看内容才发现,所谓的“附近学生邀约百元活动”多数是拼团看电影、组团去新开的溜冰场。不过标题写成那样,明显是在打擦边球吸引点击。
我家楼下便利店的张姐也说起这事。她上初中的儿子前两天非要预支零花钱,说是同学约着去科技馆,人均正好一百。张姐边整理货架边叹气:“现在孩子搞活动都这么神秘兮兮的,直接说清楚不好吗?”
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,班里组织去黄河口生态区,班长直接在黑板写“周六看候鸟,每人带五块钱”。哪像现在,简单件事非要包装得云山雾罩。
百元能买到的真实快乐
其实静下心来想想,东营的初中生们能玩的花样真不少。新城的保龄球馆有学生价,西城图书馆的周末手工课才叁十块一次。要是凑够十个人去清风湖划船,摊下来每人还不到五十。
我表弟去年参加学校机器人社团,他们小组经常去百货大楼顶楼的创客空间。那里按小时收费,平均下来每次活动也就八九十。孩子们拼装机器人时的专注神情,比盯着手机强多了。
说到这个,忽然记起上周在万达门口看到的场景。几个穿校服的孩子举着“求拼单”的纸牌,想凑人去新开的痴搁体验馆。明码标价九十八元两小时,比那些含糊其辞的邀约实在多了。
或许年轻人永远需要自己的社交圈子,只是表达方式在变。就像我们当年用火星文写蚕蚕空间,现在孩子用暗语组局,本质上都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小天地。只是这个过程中,如何把握分寸确实值得琢磨。
黄昏时分路过学校操场,看见篮球场上奔跑的身影,突然觉得正常社交本该这么简单。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场边放着五块钱一瓶的矿泉水和书包,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