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水辩辩上约的800一次见面付真假,赤水网约800见面付款实情
最近在本地论坛里,总刷到“赤水辩辩上约的800一次见面付真假”这类帖子,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也愣了半天。这年头,网上啥稀奇事儿都有,可这种明码标价的事儿,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?
我有个朋友上个月就遇到过类似情况。他通过某个社交平台加了人,对方开口就是“800一次,见面确认再付款”,说得特别坦然。他当时还觉得,这么直接,反而不像骗局吧?结果到了约定地方,对方先是找借口让他转账定金,后来又说什么风险保证金,前前后后折腾了快一小时。幸好他脑子清醒,觉得苗头不对,赶紧找借口溜了。
那些年我们交过的“学费”
后来我们在烧烤摊聊起这事,他灌了半瓶啤酒,苦笑着说:“现在想想,人家就是抓住了咱们这种又想占便宜又怕被骗的心理。先给个看似合理的流程,什么见面付款啊,确认再付啊,听着挺靠谱对不对?可骗子永远比咱们多想一步。”
这话确实在理。就像另一个常见的套路——赤水网约800见面付款实情,很多时候根本不是付款方式的问题,而是对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兑现承诺。他们往往准备了各种应对方案:要么让你先付车费,要么要你买游戏点卡,最离谱的还有让你先发红包表诚意的。
说到这里,我得插句实在话。咱们冷静想想,正经的交友相亲,哪有一上来就谈价格的?就算真要谈,哪有非要通过蚕蚕这种非实名渠道交易的?这不明摆着给对方留逃跑的后路嘛。
而且你们发现没有,这些人的聊天话术都特别标准。先是夸你,然后不经意间提到“互助”、“陪伴”之类的词,最后才轻描淡写地带出价格。整个过程跟背书似的,连表情符号都用得特别规范。
藏在价格背后的猫腻
再说说这个800块的价格定位,其实也挺有意思。不高不低,正好卡在很多人“试试也无妨”的心理区间。要是开价叁五千,可能大家警惕性就高了;要是两叁百,又显得太假。800这个数,既让人觉得“应该靠谱”,又不会太心疼。
不过我倒是听说过真有人付了这800。结果呢?对方收了钱就说要去便利店买点东西,然后……就没有然后了。你在原地傻等,人家早就从商场另一个门溜走了。报警吧,金额不够立案标准;自己查吧,蚕蚕号都是网上买的,根本找不到人。
现在的骗术真是越来越精了。他们甚至搞出了“售后服务”——第一次被骗之后,还会有人联系你,说是能帮你追回损失,但要交什么“调查费”。这不,刚出狼窝又入虎口。
其实要识破这些套路也不难。咱们换个角度想,如果真是正经交易,为什么不敢用实名认证的平台?为什么不敢走正规支付渠道?为什么总是急吼吼地要你马上做决定?这叁个问题想明白了,八成就能避开大部分陷阱。
说到底,网络这东西吧,说起来是虚拟的,可骗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钱。下次再看到“赤水辩辩上约的800一次见面付真假”这样的信息,咱就当个段子看看得了。真要交友,还是得走正经渠道,起码能知道对方是圆是扁不是?
记得老家有句土话:天上掉馅饼的时候,地上准有个坑等着。这话可能在理,网络时代的这些事儿,说到底还是老理儿说得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