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州学生品茶工作室,学子茶艺交流空间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2:48:13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大学城后街,发现一家挂着“福州学生品茶工作室”木牌的小店总是坐满人。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叁五成群的学生围坐在茶桌前,有人专注地沏茶,有人捧着笔记本记录。这让我挺好奇的,现在年轻人不都爱喝奶茶咖啡吗,怎么传统的茶文化反而在校园里扎了根?

从兴趣小组到茶香满室

推开门铃声响起的瞬间,桂花乌龙的暖香就扑了过来。店主是位大四学长,边烫茶杯边和我聊天:“起初就是几个茶爱好者凑钱租了个小房间,后来总有人带着朋友来尝鲜。”他指着墙角的照片墙,上面贴满了同学们办茶会活动的合影。最醒目的位置有张毛笔字条幅,写着“学子茶艺交流空间”八个字,墨迹深浅不一的笔画能看出是多人接力写完的。

正在练习茶艺的女生把茶海转了个方向,动作不太熟练却格外认真。“我们这儿没有固定老师,”她给我递来品茗杯,“谁学了新技法都可以来分享。上学期有个云南同学演示了傣族竹筒茶,这周又要办台湾冷泡茶交流会。”玻璃柜里陈列着不同年份的福鼎白茶,每罐标签上都标注着捐赠者的院系和品饮笔记。

茶汤里的青春记忆

穿汉服的女孩在茶席间教外国留学生辨认岩茶的焙火程度,英语里混着“岩韵”“回甘”这样的中文词。窗边两个男生对着茶汤颜色争论不休,最后竟翻出化学书查茶多酚氧化原理。这种轻松自在的氛围,让这个福州学生品茶工作室更像是个文化沙龙。有个经常来的男生说,他在这里学会了通过茶叶认识朋友:“有时候看对方拿盖碗的手势,就知道是不是同好。”

最热闹要数周末的盲品会。大家带着各自收藏的茶叶,蒙眼猜茶名比水温控制。上个月有人误把太平猴魁泡成了深褐色,这事到现在还被当作反面教材。不过失败的经历反而让这群年轻人更着迷,有人开始系统研究陆羽《茶经》,有人在实验室检测不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。

茶香缭绕中,他们用现代方式延续着古老传统。当看到有人用保温杯闷老白茶时,那位创始学长只是笑笑:“没必要太拘泥形式,重要的是让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。”或许正是这种包容,让这个学子茶艺交流空间始终保持着活力。现在他们正在筹备校园茶文化节,说要让更多人尝到中国茶的千般滋味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