廊坊同城约爱全国空降,同城速约全国直飞相伴
最近刷手机时,朋友圈里总飘着些让人心痒的广告语。“廊坊同城约爱全国空降”这几个字跳进眼睛的时候,我正咬着半块面包发呆。这年头,连感情都能像外卖一样点对点配送了吗?
隔壁老王家儿子上个月网恋了个姑娘,两人隔着两千公里聊了叁个月。本来以为就是随便玩玩,结果上周那姑娘真的拖着行李箱出现在小区门口。老王念叨了半年的“见家长”,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实现了。
当距离不再是问题
记得十年前谈个异地恋,攒半年钱才能见一面。现在呢?早上还在广州喝早茶,下午就能到廊坊吃驴肉火烧。有个在北京工作的朋友说,他女朋友在成都,每个月总要见两叁次。每次看他收拾行李我都想笑,那架势不像是去约会,倒像是出门买菜。
不过这种“同城速约全国直飞相伴”的模式,真能替代慢慢培养的感情吗?上周在咖啡馆听见两个姑娘聊天,短发那个说最近见了叁个网友,都是周末飞过来见面的。“像开盲盒似的”,她捧着杯子笑,“合眼缘就多聊会儿,不行就各自安好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菜市场挑西红柿,捏一捏,转两圈,合适的装袋,不合适的放回原处。现在的人连谈恋爱都这么讲究效率了吗?
表弟去年通过游戏认识了个东北姑娘,两人组队打了半年游戏。今年清明假期,姑娘突然说要来廊坊旅游。全家如临大敌,我妈连着叁天打扫卫生,结果人家姑娘来了就往电竞椅上一坐:“阿姨别忙了,我俩先把这个副本过了。”
后来他俩真成了,现在每个月轮着飞。每次在机场送他们,都感觉像是在看现实版的神雕侠侣,只不过雕换成了波音737。
不过这种快节奏的相遇,总让人心里不太踏实。楼下便利店老板娘的女儿,上个月见了个从深圳飞来的网友,两人在万达逛了俩小时就再没联系。“像做了一场梦”,姑娘边理货边撇嘴,“连他真名叫什么都没搞清楚。”
倒是在公园遛狗时认识的一对老夫妻让人羡慕。大爷说他们年轻时写信谈了五年恋爱,攒了整整一铁盒车票。“现在年轻人太着急了”,他牵着金毛慢悠悠地说,“感情得像煲汤,火候到了才香。”
话是这么说,可时代确实不一样了。现在连我妈都学会用视频聊天催婚,隔叁差五给我发些“廊坊同城约爱”的链接。有次实在没忍住,我问她知不知道这些是干什么的。老太太理直气壮:“管他黑猫白猫,能逮着耗子就是好猫!”
或许这就是现代人的常态吧。既要保留对传统的敬畏,又要适应新时代的节奏。就像昨天在电梯里遇见的快递小哥,一边核对订单一边和女朋友视频:“下周排休我就飞过去,你想吃的我都记备忘录了。”
电梯门开时,他匆匆对着手机说了句:“等我啊,全国空降很快的。”那语气轻松得像是要去隔壁串门。
夜幕下的廊坊街头,霓虹灯闪着暖光。路过一家花店时,看见个小伙子正在包扎玫瑰,包装纸上印着航线图图案。他不好意思地笑笑:“女朋友明天从昆明飞过来。”
或许在某个平行宇宙里,牛郎织女根本不需要鹊桥。买张特价机票,叁天两头就能银河一日游。毕竟这个时代,连七夕的喜鹊都改行当空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