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伦那里有站小巷,海伦街角旧巷有站台
那天下午我骑车拐过海伦路第叁个路口时,突然想起同事说过的话:"你要是想找那个老邮局,得去海伦那里有站小巷"。这话当时听着像暗号,现在站在岔路口才明白,原来真是字面意思。
梧桐树荫下藏着条两人宽的青石板路,墙头探出几枝石榴花。往里走二十来步,果然看见个褪色的蓝色站牌,铁丝绑在歪脖子槐树上。站牌底下坐着穿汗衫的大爷,摇着蒲扇说这站台1958年就在了,那会儿还是木头牌子。
站台旁的小卖部
铁皮信箱旁边有家小卖部,玻璃柜台里摆着话梅糖和橘子汽水。老板娘正给冰柜除霜,听说我在找老邮局,湿着手往外指:"顺着站台往南,见到红砖烟囱拐弯。"她转身从柜台底下拿出个蒙灰的搪瓷缸,"这是当年邮递员落下的,都快十年了。"
巷子深处的风吹过来带着潮湿的青苔味。几个老太太坐在马扎上剥毛豆,听见我和老板娘说话,笑着插嘴:"现在年轻人哪知道,海伦街角旧巷有站台那会儿,这儿天天排长队等电报哩。"
其实所谓站台,现在只剩半截水泥墩子。但固定在槐树上的铁皮站牌被摸得发亮,连"海伦那里有站小巷"这几个字都快磨平了。站牌旁边不知谁用粉笔写了句"周叁收废品",下面画着歪歪扭扭的箭头。
烟囱下的绿木门
按着指点的方向走,果然在锅炉房背后找到扇绿漆木门。门楣上钉着生锈的"邮政代办点"铁牌,推开时铃铛叮当响。屋里只有个戴老花镜的先生在整理邮票,听说来意后笑了:"现在哪还有人专程来找这儿?都当快递站用了。"
他身后的木头格栅里还塞着几封泛黄的信,最上面那封写着"海伦街角旧巷有站台转304室"。窗台上的收音机咿呀唱着沪剧,老先生调整着旋钮说:"从前车马慢,等信的人就站在槐树下聊天。现在嘛..."他指了指窗外飞驰的外卖电动车。
临走时他送给我两张1984年的花卉邮票,说反正也没什么人集邮了。我把邮票夹在笔记本里,回头再看时,夕阳正落在那个被磨光的站牌上,"海伦那里有站小巷"的凹痕里蓄着金红色的光。
骑到巷口突然下起太阳雨,躲进小卖部时看见老板娘在给搪瓷缸插野花。她说那位邮递员后来调去浦东新分局,再没回来取过杯子。雨滴打在铁皮屋檐上叮叮咚咚的,像在敲着什么遥远的节拍。
现在每次路过海伦路,我都会朝巷子里望一眼。槐树下的站台还在老地方,虽然等车的人变成了等外卖的年轻人,但那个被时光打磨得温润的站牌,依然守着海伦街角旧巷有站台的记忆。或许某天,那个遗忘搪瓷缸的邮递员会忽然想起来,该回去取回他的杯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