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阳火车站200一次快餐,车站附近200元快餐服务
路过汾阳火车站附近那条老巷子时,我听见两个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在路灯下嘀咕。穿蓝色外套的那个挠着头说:"这天都黑透了,要不就找个近处对付一口?"他同伴掏出手机划拉两下,屏幕光映在疲惫的脸上:"刚搜到个‘车站附近200元快餐服务’,要不...试试?"
巷口那家小餐馆还亮着灯,老板娘正把冒着热气的笼屉搬到门口。铝制蒸笼边缘噗噗冒着白气,混着醋香和茴香味的雾气在夜色里盘旋上升。叁五个穿着工装的中年人围着折迭桌,就着汾阳特产的白酒吃刀削面,腮帮子被食物塞得鼓鼓囊囊。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场景,突然让我想起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在这里转车的夜晚。
车轮滚过的岁月印记
那时火车站广场还没铺花岗岩,坑洼的水泥地上总停着些叁轮车。载客的师傅用毛巾抹着汗,看见拎包的旅客就扯着嗓子喊:"老乡住店不?有热水!"要是有人停下脚步,他们便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:"还有‘汾阳火车站200一次快餐’,管饱管好。"其实所谓快餐,不过是装在泡沫饭盒里的过油肉配米饭,再加碗飘着油花的鸡蛋汤。但对于半夜抵达的旅客来说,热饭热菜比什么都实在。
现在巷子深处还藏着几家这样的老店。红底黄字的招牌被雨水冲刷得发白,门口小黑板上永远写着今日特价。穿条纹衫的老赵在店里忙活二十叁年了,他边在围裙上擦手边说:"咱这的‘200元快餐服务’从来不是啥稀罕玩意儿,就是给赶路人备着的踏实饭。"他掀开灶台上的不锈钢锅盖,炖肉的浓香瞬间扑满整间屋子。"都是当天现做的肘子,配两份小菜、米饭随便添。有些老顾客调岗到外地,每次出差转车还要特意绕过来吃这口。"
斜对面新开的便利店霓虹灯闪烁,穿西装的年轻人拎着寿司外卖匆匆走过。但总有人会在火车鸣笛声中钻进这些老店,点份热乎的套餐,顺便给手机充个电。有个经常跑货运的大哥告诉我,他试过站前广场那家连锁快餐,但最后还是回到老巷子:"你说怪不怪?明明都是‘车站附近200元快餐服务’,可在这塑料板凳上吃着就是更舒坦。"
夜色渐浓时,小餐馆的灯光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拉出长长的光晕。刚下夜班的车站安检员推门进来,熟门熟路地走到角落位置。不需要看菜单,老板娘已经端着砂锅走过去,锅里的豆腐还在咕嘟咕嘟冒着泡。这种默契,是这条巷子独有的语言。
站前广场改造项目的蓝色围挡已经立起来了,听说年底要建购物中心。或许明年这时候,这些闪着暖光的小店就会变成效果图上的绿化带。但此时此刻,巷子里的饭菜香依然飘得很远,就像那些年停不下来的绿皮火车,载着无数饥肠辘辘的旅人,驶向冒着热气的晚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