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镇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北镇汉子钟情的胡同
北镇的老街巷子,总有说不完的故事。特别是那些藏在镇子深处的小巷子,仿佛天生就长在北镇男人的骨子里。
要说这些小巷子有啥特别的?其实就是些青石板路,两边是斑驳的老墙,墙头偶尔探出几枝石榴花。可就是这么些寻常景致,却成了北镇汉子们最爱钻的地方。每天傍晚,总能看见叁叁两两的男人往巷子里走,有的拎着刚打的散酒,有的端着搪瓷茶缸,往巷子深处那么一蹲,就能聊上大半宿。
小巷里的烟火气
巷子口老李家的酱油铺子,开了四十多年。老李常说,他们家的酱缸比某些人的岁数都大。每天清晨五点半,准时飘出豆酱的醇香,这味道就像个定时闹钟,把巷子里的男人们唤醒。张屠夫总会第一个来,拎着刚宰的猪肉,往老李家柜台上一放:“留着晚上下酒。”这话都不用多说第二句,老李自然懂得把最好的里脊肉给他留着。
再往深处走,王老六的剃头铺子总是热闹。说是铺子,其实就是自家院墙开了个门脸。北镇的汉子不爱去新式的发廊,就认王老六手里那把老式推子。往那张掉漆的理发椅上一坐,闭着眼都能听见推子“咔嚓咔嚓”的声音,像极了小时候父亲带他们来理发的光景。
这些巷子里的店铺,早就成了北镇男人生活的一部分。他们在这里不只是买东西,更是找一种熟悉的感觉。这种感觉,就像穿旧了的布鞋,舒服,妥帖。
胡同深处的人情味
说到北镇汉子钟情的胡同,那就不能不提西头的芝麻胡同。这胡同窄得只能容两个人侧身而过,可偏偏成了最聚人气的地方。每到晚饭时分,家家户户的饭香飘出来,在胡同里混成一种特别的味道。
老陈最喜欢在胡同里摆张小桌,自斟自饮。路过的人不用招呼,想喝就自己拿个小凳坐下。酒不是什么好酒,菜也就是些花生米、拍黄瓜,可大家喝得就是有滋味。有时候喝着喝着,还会为年轻时谁追的姑娘最多争得面红耳赤,可酒劲儿过了,又勾肩搭背地说笑。
胡同里的男人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谁家有了难处,不用开口,其他人自然就会伸手。去年刘家小子考上大学,学费差点凑不齐。第二天早上开门,门槛底下塞着几个信封,里面装着钱,都没留名字。这种事儿在胡同里不稀奇,大家心里都明白,这巷子不只是住人的地方,更是个大家庭。
这两年镇子东边盖起了新小区,也有人劝他们搬走。可这些在北镇住了大半辈子的男人都摇头:“高楼大厦有啥意思?关起门来谁也不认识谁。咱这巷子里,晚上睡不着了还能找老伙计说说话。”
其实他们舍不得的,不只是这些老房子、老街道,更是那种推开门就能看见老邻居,喊一嗓子就有人应声的日子。这种日子,在这些巷子里已经延续了好几代人。
如今走在这些巷子里,还能看见老人们在下棋,中年人在闲聊,孩子们在追逐打闹。夕阳斜斜地照在青石板上,把每个人的影子都拉得很长。或许再过些年,这些巷子会变,会老,但只要北镇的男人们还在,这些巷子里的烟火气和人情味,就会一直延续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