溧阳100元小胡同,溧阳百元小巷游
溧阳100元小胡同,这名字听着就挺有意思的。那天朋友跟我说起时,我还琢磨着,现在哪还有这么便宜的地方?揣着一百块钱就敢说能逛个痛快,我倒要亲眼去看看。
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头探出几枝桂花,香气若有若无的飘着。巷口修车的大爷头也不抬:"往里走,有意思的多着呢。"这话让我心里一动,看来这地方藏着不少故事。
百元小巷的烟火味道
刚过拐角就闻见烤饼香。老板娘系着围裙,手上的动作快得眼花缭乱。"叁块一个,芝麻加倍不加钱。"她笑着说。旁边卖糖水的大婶接话:"我家绿豆汤五块,凉粉六块,配着吃正好。"这么一算,十块钱就能尝到两种味道。
再往里走,手艺人坐在巷子深处。编竹篮的老伯手指翻飞,竹篾在他手里听话得很。"这手艺跟了我四十年喽。"他慢悠悠地说,旁边摆着的竹篮竹筐,最贵的也就叁十块。有个小姑娘挑了个小竹铃,才八块钱,挂在背包上叮当作响。
旧书店更让人走不动道。书堆得快要顶到天花板,老板从书堆后面探出头:"随便看,五块一本。"我翻到一本八十年代的溧阳风物志,纸张泛黄,里面还夹着张老照片。这样的缘分,可不是商场里能遇见的。
走着走着,忽然明白这溧阳百元小巷游的精髓。不是真的要你算计着花完一百块,而是这份轻松自在——用不着纠结价钱,喜欢什么就尝尝,看中什么就带走。
在创意工坊里,遇见个做扎染的姑娘。她教我在手帕上扎出花纹,只要十五块材料费。"染成什么颜色随你。"她说。看着白布在染料里慢慢变色,那种期待的感觉,比最后拿到成品还要让人欢喜。
夕阳西下时,我又回到巷口的修车摊。大爷正在收摊,见我走来,笑了笑:"没骗你吧?"我点点头,手里提着竹编小篮子,里面装着烤饼、旧书和染好的手帕,算算才花了六十七块。
回程的路上一直在想,这样的溧阳100元小胡同,珍贵的不是物价低廉,而是那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气息。手艺人不急着推销,店主不追着揽客,就连巷子里的猫都悠闲得很。这份惬意,才是真正千金难买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