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邻近固原火车站的小街道
那条巷子,就在车站后头
提起固原火车站,很多人脑子里就是人来人往的大厅和长长的站台。可你要是绕过那栋挺气派的建筑,往后头走,嘿,准能发现一条别有洞天的小巷子。它不像站前广场那么敞亮,却自个儿有一套活法,就像是城市的另一张面孔,没那么正式,却真实得很。
我第一次拐进那条小巷子,纯粹是因为走错了路。结果这一错,倒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。巷子不宽,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房子,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,阳光透过叶子缝隙洒下来,在地上留下斑斑点点的光影。空气中飘着一股复杂又好闻的味道,刚出炉的烧饼香混着旁边水果摊的甜味儿,偶尔还夹杂着一点煤灰和铁轨的气息,这大概就是火车站附近独有的“特产”吧。
巷子里的生意,大多是做街坊和过往旅客的。有个大姐的摊子专卖“固原生汆面”,一口大锅永远咕嘟咕嘟地滚着,汤色奶白奶白的。她也不吆喝,就坐在小马扎上摘菜,有熟客来了,抬头笑一下,问一句“老样子?”。那种默契,让人心里踏实。旁边是个修鞋铺,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手里的活计不停,偶尔跟路过下棋的老头儿拌两句嘴,声音洪亮,中气十足。生活在这里,好像一下就慢了下来。
我注意到,这条固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其实紧邻着铁轨。有时候正说着话,一列火车“况且况且”地呼啸而过,声音大得震耳,连地面都微微颤动。可巷子里的人呢?该干嘛还干嘛,聊天的照常聊天,下棋的眉头都不皱一下,仿佛那轰鸣声不过是生活中再自然不过的背景音。这动静之间的对比,特别有意思。
走得多了,我发现这条邻近固原火车站的小街道,更像是一个小小的中转站。能看到拖着行李箱、一脸疲惫的旅客,匆匆买几个包子一瓶水,又急着赶路;也能看到本地的老住户,提着菜篮子慢悠悠地晃荡,跟每个店主都熟络地打着招呼。外地与本地,匆忙与闲适,就在这条窄窄的巷子里奇妙地融合在了一块儿。
巷子深处,有家旧书摊,老板是个话不多的中年人。我有时会去那儿翻翻旧书,一待就是一下午。他说他在这儿十几年了,看着火车一趟趟地来去,看着巷子口的面馆换了叁个招牌,可巷子本身的魂儿没变。“这儿啊,离热闹近,又自个儿清静。”他这话,我琢磨了很久。可不是嘛,它就守在繁华的边上,不争不抢,自成一派。
天色渐渐暗下来,巷子里的灯一盏接一盏地亮了。不是那种晃眼的白炽灯,多是些昏黄的、温暖的光。小吃摊的热气在灯光下显得更浓郁了,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。火车的汽笛声又一次响起,大概是晚班车进站了。我看着这片光景,心里忽然觉得,这条小巷子或许比前面那个光鲜的车站,更能安放一些奔波的灵魂和真实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