蛟河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蛟河站旁巷内200元一回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6:41:06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说来也巧。上周我去蛟河出差,火车晚点了将近一个钟头。出站的时候天都擦黑了,肚子饿得咕咕叫,就想着在车站附近随便找点吃的。蛟河火车站不算大,广场边上挨着几条老巷子,巷口支着几个小吃摊,油烟混着煮玉米的香味儿飘过来。

我刚往巷子口走了两步,旁边蹲着抽烟的大叔突然站起身,凑过来压低声音问:“住店不?便宜。”我摆摆手,他紧接着又跟了句,声音更低了:“巷子里头,有好的,200块钱一次。”他说话时眼神往巷子深处瞟,那意思,成年人都懂。我愣了一下,赶紧说不用不用,就是来找口吃的。心里头直嘀咕:这地方,这么明目张胆的吗?

我在一个卖馄饨的小摊坐下,热汤下肚,人才算踏实点。老板娘是个热心肠,看我东张西望的,一边下馄饨一边搭话:“刚有人跟你搭话了吧?别搭理他们,专找生面孔。”我点点头,忍不住问:“这边……这样的事儿挺多?”老板娘撇撇嘴,手里的漏勺敲了敲锅边:“唉,老毛病了。隔叁差五就有人来问,蛟河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说得有鼻子有眼的。其实啊,好多都是瞎传,真真假假的,谁说得清。”

这话让我想起以前听说的另一个版本。好像有人提过蛟河站旁巷内200元一回,跟刚才那大叔说的几乎一样,就是说法稍微变了个花样。这价钱,这地点,传得有模有样,要我说,八成是有人故意放的风。

巷子深处的光

吃完馄饨,好奇心驱使我往巷子里多走了几步。越往里越暗,路灯坏了好几盏,只有零星几个发廊还亮着粉红色的灯。偶尔有几个人影晃过,脚步都挺快。墙角堆着些杂物,空气里有股潮湿的霉味儿。

说实话,这环境真不怎么样。要真有人奔着那传言来,看到这场景,心里也得打个问号吧?我正想着,一个穿着工装模样的男人从旁边单元门里出来,推着电动车。他看我站在那儿,打量了我几眼,没说话,骑上车就走了。看样子,是这里的住户。

住在这样传闻不断的巷子里,是种什么感觉?每天进出,都得迎着陌生人探究的目光?我琢磨着,这些传言对那些本分住在这里的人,可真是不公平。一条巷子的名声,有时候就被几句没影的话给带坏了。

后来我跟在蛟河长大的朋友聊起这个事儿,他听了直笑:“你也信那个?那地方我熟,小时候常去同学家玩。就是普通的居民区,老房子多,租户杂了点。传成那样,估计是有些拉活的人瞎嚷嚷,或者干脆就是骗人的幌子。”他顿了顿,又说:“你想啊,真要是有那种事,能这么便宜?能在大街上随便拉人?早被端了。”

这话在理。火车站附近鱼龙混杂,各种信息真真假假。有些人就是利用这种环境,放出些模糊的消息,吸引那些想找便宜或者寻求刺激的人。等真有人上钩,后面会发生什么,可就难说了。

回头想想那昏暗的巷子,那闪烁的霓虹,还有那位大叔神秘的耳语。这一切组合在一起,构成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氛围。它吸引着某些人,也警示着另一些人。也许,这种传闻本身,比巷子里真正发生的事情更值得琢磨。它像一面镜子,照出的是人心的某些角落。

那天晚上我还是按原计划住进了市里的宾馆,离火车站有点距离,但睡得踏实。后来几天在蛟河办事,再经过火车站时,我都会下意识地看一眼那条巷子。它还在那儿,安静地趴在火车站旁边,承载着自己的生活,也承载着外人的想象。至于那两百块钱的事儿,大概会跟许多火车站的故事一样,继续在人们的窃窃私语里流传下去吧,谁知道呢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