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昌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百元左右的南昌周边情感
南昌的傍晚总是带着点说不清的味道,赣江边的风黏糊糊的,吹得人心里头发软。我蹲在滕王阁对面的石阶上等人,口袋里那张皱巴巴的一百块钱,已经被手心汗浸得有些潮了。
老陈说给我介绍个姑娘,就在这附近见。我寻思着,这年头一百块能干啥?吃顿火锅都不够。可老陈在电话里神神秘秘的:“这姑娘不一样,她不要你请客吃饭,就愿意跟你沿着江边走两圈。”
那一百块钱的重量
她来了,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,手里攥着瓶冰红茶。我们真没去咖啡馆,就沿着江边的步道慢慢走。她说话声音很轻,像怕惊扰了江里的鱼。她说她在红谷滩那边的服装店打工,每天站十个小时,下班就想找个人说说话。
“你知道吗,”她突然停下来,眼睛亮晶晶的,“有时候我觉得,这一百块钱就像个借口。要是没有这个由头,谁愿意浪费时间陪个陌生人散步呢?”
我摸摸口袋里那张纸币,突然觉得它比想象中沉。这哪是一百块钱啊,这分明是都市人之间那点可怜的信任桥梁。
我们走到八一桥底下,看那些钓鱼的人。她说她老家在抚州,来南昌叁年了,最熟悉的就是从出租屋到店里的那段路。我问她为什么不找个男朋友,她笑了,嘴角有两个很浅的梨涡:“谈恋爱多贵啊,看场电影再吃个饭,半个月的菜钱就没了。”
江面有货船经过,鸣笛声拉得很长。我们都不说话了,就看着夕阳把江水染成橘红色。这种沉默不尴尬,反倒让人踏实。
后来我们又见了几次,每次都是散步,每次都是一百块钱。有时候在艾溪湖,有时候在瑶湖森林公园。她总能把很普通的地方说出花来,比如哪棵树的形状特别,哪段路能闻到桂花香。我渐渐明白,她卖的不是陪伴,是教人怎么在平凡日子里找到滋味。
直到有一天,她说要回老家了。临走前那次见面,她破天荒地说:“今天我请你喝奶茶吧。”用我给她的一百块钱。
坐在奶茶店里,她搅拌着杯子里的珍珠,突然说:“其实我知道,很多人觉得这事挺奇怪的。可是在南昌这座城市,有时候真的就需要这么个由头,让两个陌生人有机会坐下来,安安静静说会儿话。”
她走之后,我还是会偶尔去江边散步。有次在万寿宫附近的路口,看见个小姑娘蹲在路边哭,我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。那一刻我突然懂了,那个姑娘给我的,不是爱情,是这座城市里最朴素的情感联结。
现在我还保留着这个习惯,周末揣着一百块钱去老城区转悠。不是真要找谁,就是觉得,在这座城市钢筋水泥的缝隙里,总该有人记住这种笨拙的温暖。毕竟在生活的高昂成本面前,百元左右的南昌周边情感,反而显得格外真实。
昨天路过中山路,看见一对年轻人在路边分着吃一串糖葫芦。女孩笑得眼睛弯弯的,男孩手里攥着找零的纸币。我忽然想起那个抚州姑娘的话——有些东西,价格标得越低,分量反倒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