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洲里火车站150快餐,满洲里车站实惠简餐
每次路过满洲里火车站,总能看见那个熟悉的霓虹招牌——“满洲里火车站150快餐”。红色的大字在夜色里一闪一闪的,像在跟往来旅客打招呼。拖着行李箱的大学生、扛着编织袋的务工大哥、带着孩子的中年夫妇,都爱在这儿歇个脚。说实在的,在火车站这种地方,能踏踏实实吃顿便宜饭可不容易。
推开玻璃门,一股饭菜的暖香就扑了过来。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站在柜台后面麻利地打菜。“来个套餐?”她抬头问着,手里的勺子已经悬在了红烧肉上。十五块钱,一荤两素,米饭管饱,这价格在别处可真找不着了。旁边坐着个皮肤黝黑的大哥,正呼噜呼噜吃着面条,额头上都是汗珠。他掰开一头大蒜,往面里撒了点醋,吃得那叫一个香。
车站里的烟火气
要说这店里的热闹劲儿,从早上六点就开始了。赶早班火车的客人拖着行李进来,要一笼包子一碗粥,匆匆吃完就走。中午更不用说,十几个菜摆在那里,冒着热气。糖醋里脊油亮亮的,西红柿炒鸡蛋红黄相间,土豆丝切得细细的,看着就下饭。
我常想,这家满洲里车站实惠简餐到底有啥魔力?后来琢磨明白了,它给的是一种踏实。出门在外的人嘛,图的就是个实在。十五块钱,能吃饱吃好,心里就踏实了。有个常跑这条线的货车司机跟我说,他每次来满洲里,肯定要在这儿吃一顿。“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强多了,”他扒拉着碗里的饭,“这儿的味道,像家里做的。”
厨房是半开放式的,能看见厨师在里面忙活。大铁锅颠得哗哗响,火苗蹿得老高。洗菜的大妈坐在小凳上,仔仔细细地挑着青菜,一片一片地洗。这种看得见的干净,让人吃得放心。
墙上的菜单简单得很,就那几个家常菜,可是味道一直没变过。有人说他们家的红烧肉特别香,肥而不腻;有人说宫保鸡丁很地道,花生米脆生生的。要我说啊,这满洲里火车站150快餐最难得的,是那份不变的味道。今天来是这样,下个月来还是这样,让人心里有底。
傍晚时分,店里又会迎来另一拨客人——刚下火车的外地游客。他们拖着行李箱,一脸疲惫地推门进来。等热乎乎的饭菜上了桌,吃上几口,脸色就舒展开了。有个从南方来的大爷一边擦汗一边说:“这东北的菜量就是实在,在我们那儿,这点钱可吃不到这么扎实的。”
天色渐暗,店里的灯光更显得温暖。老板娘开始收拾桌子,动作不紧不慢的。偶尔有晚归的旅客推门张望,她都会抬头问一句:“还热着饭呢,吃点儿再走吧?”
霓虹灯还在窗外闪烁着,“满洲里火车站150快餐”几个字照亮了站前的小广场。这盏灯亮了十几年,照见过多少匆匆的身影,听过多少离别的故事。它不单单是个吃饭的地方,更像是个小小的驿站,给每个路过的人,送去一份热乎,一份踏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