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通喝茶上课群,昭通品茶学习交流圈
最近在昭通的朋友圈里,有个地方悄悄火了起来,就是那个“昭通喝茶上课群”。说真的,刚听说这名字时我也纳闷,喝茶就喝茶,上课就上课,这俩咋扯到一块儿去了?
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,我跟着老同学进去瞅了瞅。没想到第一次参加活动,就被震住了——二十几个人围坐在茶桌前,面前摆着本地刚下来的秋茶,有位两鬓花白的大叔正端着茶杯侃侃而谈:“你们看这片茶叶,卷曲得像咱们乌蒙山的小路,可热水一冲,它就舒展开了。”他说的不是茶道术语,就是咱们昭通人熟悉的那些事儿。
茶香里的烟火气
这个昭通品茶学习交流圈,说到底就是个大家一起喝茶聊天的地方。但奇怪的是,每次聊着聊着,总能学到点新东西。上周六下午,大家在讨论怎么辨别茶叶品质,说着说着,就聊到了怎么挑新鲜的山货。卖茶叶的王姐突然拍了下大腿:“诶,这不就跟选菌子一个道理嘛!不能光看外表,得闻香气,还得试试手感。”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个月,群里组织去茶山体验采茶。带队的是个九零后茶农,他一边教我们怎么掐尖,一边说起他去年试着在网上卖茶叶的事。“开始没人买,后来我在包装上印了咱们昭通的风景,销量就上去了。”他挠挠头笑了,“现在想想,咱们昭通茶的故事,本来就应该由咱们自己来讲。”
慢慢地我明白了,这个群之所以让人愿意每周都来,不只是为了学喝茶。你在那儿能碰到开客栈的小老板,能遇见刚回乡的大学生,甚至还能认识几个对手艺特别较真的老师傅。大家端着茶杯,聊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——怎么把茶叶卖得更好,怎么让来的游客更了解昭通,就连谁家孩子考学的事,都能在喝茶时得到些靠谱的建议。
昨天下午又去了趟活动,李老师——就是最开始那位大叔——慢悠悠地泡着茶说:“你们发现没,喝茶这个事,急不得。”他往每个人的杯子里斟茶,“就像咱们做事情,得沉得住气。”这话听着普通,但在那种氛围里,配上袅袅升起的茶香,突然就让人心里踏实了不少。
现在每次路过那家常聚的茶馆,我都会想起在这里认识的这群人。他们让我觉得,原来学习和交流可以不那么正式,就像喝茶一样,慢慢品味,自然而然就有收获。这大概就是昭通喝茶上课群最特别的地方——它让成长这件事,变得像日常喝茶一样平常,却又充满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