芜湖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同城学生约会百元活动
最近在本地论坛上看到个挺火的帖子,标题就叫“芜湖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同城学生约会百元活动”。说真的,刚刷到的时候我愣了好一会儿,这标题组合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哪里不太对劲。
周末去滨江公园散步时,恰好碰到邻居家读初二的孩子蹲在花坛边玩手机。我凑过去瞥了一眼,发现他正在某个本地社交群里翻看类似内容,嘴里还念叨着“周末组团去方特只要凑够五人就能省一半门票”。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——原来这些标题说的就是年轻人拼团消费啊。
百元约会的真实模样
现在学生群里特别流行这种同城学生约会百元活动,说白了就是几个同学凑个百来块钱,在芜湖市区组织些小活动。上周我表妹他们班就有七八个同学,每人出叁十块拼了辆网约车去城东的网红书店,回来还凑单点了奶茶外卖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芜湖同城约初中生100元的模式确实挺有意思的。既解决了单独出行成本高的问题,又能在周末找到玩伴。我那个邻居孩子后来告诉我,他们五个人上周六就是按这个模式去了趟雕塑公园,人均才花了二十多,还在群里晒了好多照片。
现在想想,我们上学那会儿虽然也有类似的活动,但都是班长在黑板上写通知,哪像现在孩子们玩得这么溜。不过这种通过网络组织的活动,确实得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,最好让家长知道行程安排。
昨天路过星隆国际城的小吃街,看到叁五成群穿着校服的学生正凑钱买章鱼小丸子。听见他们算账:“六个人刚好一百块,还能再加两份臭豆腐”,突然觉得这种础础制的社交方式,反倒比动不动就请客送礼要健康得多。
其实仔细琢磨,这种同城学生约会百元活动的流行,倒给本地商家带来了新灵感。我家楼下奶茶店最近就推出了“五人同行一人免单”的学生优惠,周末经常看到学生们组团来消费。
或许这种消费模式能给我们些启发?既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,又不会造成太大经济压力。只是那些让人误会的标题确实该改改了,明明挺正常的活动,干嘛非要写得那么暧昧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