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河火车站小巷子,邻近火车站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00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记忆里的站台与巷口

纳河火车站还是老样子。每次回来,隔着出租车窗看见那栋灰扑扑的苏式建筑,心里就莫名地踏实。站前广场上人来人往,拉客的摩托车司机用熟悉的乡音吆喝着,空气里混着汽油味和路边小吃摊传来的、有点呛人的辣椒香。我没多做停留,拎着简单的行李,径直朝车站东侧走去——那儿,藏着一条我惦念了很久的纳河火车站小巷子。

说它是“邻近火车站的小巷”,那可真是半点都没夸张。它和车站就隔着一道斑驳的红砖墙,几乎是贴着站台生长出来的。巷口很窄,要是两个人并排走,都得稍微侧侧身子。地面是凹凸不平的青石板,被无数双脚磨得油光发亮,下雨天可得小心,一不留神就能溅起一脚的水花。

往里走上十几步,世界瞬间就安静了下来。车站那边的喧嚣,像是被一道无形的屏障给挡住了,只剩下巷子里自己的声音。头顶是交错纵横的电线,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。两旁的老房子挤挤挨挨的,阳台伸出得老长,几乎要和对面的人家握手。谁家晾着的衬衫还在滴滴答答地滴水,落在底下的石板路上,印出深色的斑点。

我放慢脚步,漫无目的地看着。巷子深处飘来一阵饭菜香,是那种家里才会做的、浓油赤酱的味道,闻着就让人想家。一位老太太坐在自家门口的竹椅上,戴着老花镜,慢悠悠地择着青菜。她看见我这个生面孔,抬起头,对我笑了笑,那眼神里没有好奇,只有一种见惯了人来人往的平和。这条纳河火车站小巷子,仿佛有自己的时间,它不急不躁,就这么静静地待在繁华车站的隔壁,过着自己的日子。

小巷里的人间烟火

再往里走,景象又不同了。这里更像是一个微缩的社区,五脏俱全。有个老师傅在巷子边上支了个修鞋摊,工具摆得整整齐齐,他正低着头,用力地给一只皮鞋上线,那专注的神情,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。旁边是个小卖部,木头板子上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“烟、酒、饮料”,冰柜发出嗡嗡的声响。

我走过去买了瓶水,店主是个胖胖的中年男人,正抱着收音机听戏,手指在膝盖上一下一下地敲着拍子。我问他:“老板,在这儿开店很多年了吧?”他哈哈一笑,眼睛眯成一条缝:“可不是嘛,从我爸那辈就在这儿了。看着火车一趟趟地来,看着你们这些人一趟趟地走,又一趟趟地回来。”

他的话让我愣了一下。是啊,这条邻近火车站的小巷,它见证了多少离别和重逢呢?那些拖着行李箱、行色匆匆的旅人,或许会为了抄近道从这里穿过;那些刚下火车、归心似箭的游子,闻到这巷子里的家常菜香,是不是才算真正感觉到了家?它就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,收纳着所有与旅途相关的情绪。

巷子的尽头,有一小片豁然开朗的空地,几个孩子正在那里追着一个皮球跑来跑去,笑声清脆响亮。他们大概是这条巷子里土生土长的孩子,火车汽笛声就是他们童年的背景音。我看着他们,忽然觉得,这条巷子之所以迷人,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安静和古老,更是因为这份蓬勃的生命力。它不仅仅是“邻近”火车站,它早已和火车站融为一体,是奔腾主流旁一条沉静而温暖的支流。
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巷子里的人家亮起了橘黄色的灯。窗户里传出电视的声音、炒菜的声音、一家人说话的声音。这些琐碎日常的声响,汇成了一首最动人的生活交响曲。我站在那儿,听了很久。该走了,火车不等人。我转身,重新汇入车站广场上涌动的人潮,但心里却比来时平静了许多。那条纳河火车站小巷子,连同它的烟火气和人情味,已经妥帖地安放在了我的记忆里。下次回来,我肯定还会再来看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