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宁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,学生服务随传随到
最近在咸宁的大学城里,总听人说起“学生服务随传随到”这事儿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“咸宁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”这个说法时,我还琢磨了半天——这到底是个什么服务?
前两天在食堂吃饭,隔壁桌两个学弟正聊得热火朝天。穿蓝衣服的边翻手机边说:“明天小组汇报的笔笔罢还没弄,我找个学长帮忙改改。”他旁边的朋友接话:“现在可真方便,群里发个消息就有人接单。”我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所谓的随叫随到,是学生们自己捣鼓出来的互助服务。
校园里的即时帮手
我们宿舍的老四上周就体验了一把。他临时接到面试通知,正发愁没件像样的衬衫。在校园互助群发了条消息,不到十分钟就有个学长回复,说他有件全新的正装衬衫,正好合老四的尺码。从发消息到拿到衣服,前后不到半小时,老四直接在校图书馆门口拿到了衣服。“这可真救急了!”他面试回来直感叹。
这种服务范围还挺广。有人帮忙代取快递,有人能临时顶班兼职,还有学霸提供考前突击辅导。价格嘛,基本都是几百块以内,像这种六百块的服务算是顶配了,通常都是需要专业技能或者紧急情况下才会这个价。
我认识的外语系学姐小雯就常接翻译的活儿。她说最夸张的一次,晚上十点有个学长急着要翻译一份合同,说明天早上签约要用。她熬到凌晨两点搞定,收了六百块。“虽然累点,但赚点生活费还挺实在的。”
为什么这么火?
说起来,这种“咸宁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”的现象能火起来,还真不是偶然。现在大家时间都紧,有时候突然来个急事,真需要人搭把手。而且学生之间互相帮忙,比在外面找服务放心多了,毕竟都是校友。
计算机系的李明告诉我,他靠帮人修电脑已经攒够了买新手机的钱。“同学们电脑出问题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我。有时候晚上九点多还有人来敲门,抱着笔记本问能不能紧急处理一下。”他笑着说,现在他在系里都快成名人了。
这种服务好在哪?首先是快。在校园群里发个需求,响应速度比外卖平台还快。其次是靠谱,都是同学介绍同学,形成了自己的信用体系。最后是灵活,价格都是双方商量着来,从几十块到几百块都有。
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种方式。我们辅导员就提醒过,学习还是主业,不能本末倒置。确实,听说有个学长因为接单太多,期末挂了两科,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。
现在走在校园里,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:“你认识会拍视频的同学吗?”“找美术系的王琳啊,她拍得可专业了。”这种自发形成的服务网络,已经成了校园生活的一部分。
或许,“学生服务随传随到”能流行起来,正是因为抓住了大家最实际的需求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及时、便捷、可靠的服务,确实让人难以拒绝。不过说到底,把握好度很重要,毕竟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。如何在课余服务和学业之间找到平衡,恐怕是每个参与其中的同学都需要思考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