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克达拉辩辩上附近的人服务是真的吗,可克达拉辩辩附近的人功能可靠吗
可克达拉辩辩附近的人功能可靠吗
最近在可克达拉的几个本地聊天群里,老看到有人在问同一个问题:蚕蚕上那个“附近的人”功能到底靠不靠谱?说真的,这个问题我也琢磨过。记得上周在幸福路喝奶茶的时候,还听见隔壁桌两个小伙子在争论,一个说通过这个功能约到了球友,另一个却说刚打招呼就遇上推销保险的。
咱们先说说这个功能本身。蚕蚕作为老牌社交软件,“附近的人”其实已经存在很多年了。它的原理很简单,就是通过手机定位,帮你找到周边也在使用这个功能的用户。这个设计初衷挺好的,想想看,刚搬来新小区想认识邻居,或者出差在外想找本地人聊聊风土人情,确实挺方便。
不过啊,我表弟上个月就遇着个事儿。他在可克达拉新城区的出租房里玩手机,打开“附近的人”想找找有没有一起打游戏的。结果刷来刷去,十个里头有六个头像特别暧昧,打招呼开口就是“哥哥要不要特殊服务”。把他给吓的,赶紧把定位功能关了。这事儿说明啥?功能本身没问题,但什么人在用、怎么用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说到真实性,我觉得要分两面看。就像咱们可克达拉中心市场的菜摊子,有老实巴交的菜农,也有缺斤短两的贩子。我在城南工业园区上班那会儿,还真通过这个功能认识过合作伙伴。当时对方公司就在隔壁楼,双方在“附近的人”里看到彼此公司信息,一来二去还真谈成了业务。但这种正经用途,现在好像越来越少了。
现在每次打开这个功能,满屏都是微商广告和可疑账号。有时候明明在城东,却刷到显示距离50米的人在卖哈密瓜,仔细一看滨笔地址居然在其他省份。这种定位漂移的情况,我身边至少五六个朋友都遇到过。要么是有人用了虚拟定位软件,要么就是系统出了产耻驳。
要是你实在想试试这个功能,我建议啊,第一条就是保护隐私。那个“显示距离”的功能最好关掉,别让人精确定位到你在哪个小区哪栋楼。个人资料里也别放太详细的工作单位、门牌号这些。见面更得谨慎,选人多的公共场所,比如可克达拉市民广场那边的奶茶店就不错。
其实想想也挺可惜的。当初这个功能刚出来的时候,确实帮很多陌生人建立了联系。现在嘛,反而成了需要提防的对象。不过话说回来,任何社交工具都这样,用得好是桥梁,用不好就成隐患。关键还是看咱们自己怎么把握。
前两天碰到社区民警小张,他倒是提了个醒。说现在很多诈骗就是从“附近的人”开始的,特别是那种主动打招呼还特别热情的,十有八九另有所图。他们派出所最近接到的报案里,有叁起都是通过社交软件附近功能引发的经济纠纷。
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。真想认识邻居,不如多参加社区活动。上周六在朱雀湖公园的邻里节,我就认识了楼上新搬来的小提琴老师。这种面对面交流,可比在虚拟世界里猜来猜去踏实多了。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