汕尾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,汕尾微信扫码200约伴同游
这几天在汕尾老城区闲逛,总能看见墙上贴着些不起眼的小纸条。白底黑字印着"汕尾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",旁边配着个模糊的二维码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瞥见时我还愣了下,这年头居然还有人用蚕蚕联系?
巷口修单车的大叔见我盯着看,摇着蒲扇嘟囔:"天天有人来贴,早上撕了下午又出现。"我凑近细看,发现这些贴纸新旧迭在一起,有些边角都卷了边,看来确实生意不断。
藏在二维码背后的门道
说来也巧,昨晚在排档吃海鲜粥时,听见邻桌两个年轻人在嘀咕。穿花衬衫的那个举着手机说:"现在都改用微信了,搜'汕尾微信扫码200约伴同游',比蚕蚕方便多了。"他同伴压低声音:"价码都一样?""老规矩,都是这个数。"花衬衫比划了个手势。
我舀着热粥心里琢磨,这倒有意思。从蚕蚕到微信,联系渠道在变,可藏在背后的门道还是老样子。海边城市夜晚热闹,大排档灯火通明直到深夜,难怪这类"约伴"需求不断。
不过要说这些二维码真能约到靠谱的游伴,我倒是挺怀疑的。去年朋友来汕尾旅游,扫了个类似二维码,结果对方开口就要定金,吓得他赶紧删好友。这种事啊,还是得找正经旅行社或本地朋友介绍才稳妥。
现在汕尾海边新开了不少青年旅舍,大堂里都挂着活动公告板。想要找驴友一起去金町湾或者红海湾,在那留个言反而更实在。上周我就遇见几个年轻人约着去风车岛露营,第二天看着他们带着帐篷和烧烤架欢天喜地地出发了。
其实要想真正体验汕尾,何必盯着那些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呢?清晨去二马路吃菜茶,傍晚上沙滩看渔民收网,这些体验都比虚拟约伴来得真实。那天我在凤山祖庙门口遇到位八十多岁的阿婆,她说着带海腥味的汕尾话,比划着教我认路,那份热情劲儿,可不是两百块能买来的。
说起来,这些二维码就像海边的贝壳,看着花样繁多,捡起来才发现里面早没了鲜活的生命。真正的生活在别处——在菜市场阿婶递过来试吃的牛肉饼里,在茶馆老板多送的那壶凤凰单丛里,更在每个真诚相遇的缘分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