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吉98场体验分享,昌吉98次活动感受记录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6:03:18 来源:原创内容

坐在回市区的班车上,窗外是昌吉熟悉的街道。手里还攥着那张皱皱皱巴巴的活动入场券,突然就想写点什么。这已经是我参加的第九十八场活动了,从最初的凑热闹,到后来变成习惯,再到现在,感觉这些活动已经成了我生活里的一部分。

记得第一次参加还是两年前,朋友硬拉着我去听了个手工皮具制作课。那时候觉得这种活动能有什么意思啊,结果一上手就停不下来。老师手把手教怎么裁皮、打孔、缝线,做完一个小卡包拿在手里,那种成就感,跟买来的完全不一样。可能就是那次,让我对这种线下活动产生了兴趣。

每一次都是新鲜的

你说九十八场,会不会腻?还真没有。上个月在文创园那场烘焙活动,隔壁桌的大姐特别有意思。她说是被女儿拉来的,一开始各种不情愿,后来揉面团比谁都起劲。等着面包发酵的时候,她跟我们聊她年轻时在食堂做面点的故事,那些细节,那些年代感,比任何电视剧都真实。活动结束的时候,她笑着说下次还要来,让女儿再多报几个名。

还有那次户外写生,在滨河公园。带队老师是个留着长头发的年轻人,他教我们不是要画得多像,而是要画出感觉。我坐在河边画那片白杨林,画着画着就入了神,等反应过来都快天黑了。那种专注的体验,现在想起来都很享受。

昌吉这座城市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可就是这些活动,让我看到了它不一样的一面。你去参加一次茶道体验,可能就认识了城南那家不起眼但开了叁十年的茶馆;你去参加一次星空观测,就发现原来城市边缘有那么适合看星星的地方。

九十八场下来,认识的人也挺有意思。有退休后开始学画画的大爷,有周末从乌鲁木齐专门赶来的上班族,还有带着孩子来体验的年轻父母。大家平时可能完全不会有交集,但在活动里,都成了同学、搭档,甚至朋友。

说到这个,想起去年那场传统节日活动,我们一起学做月饼。组里有个小姑娘,应该是第一次做,手忙脚乱的,面团弄得满脸都是。旁边的大姐就耐心教她,怎么包馅料,怎么压模子。最后月饼出炉的时候,那小姑娘高兴得跳起来,非要跟我们每个人都合影。那种纯粹的快乐,真的很感染人。

当然也不是每次都那么顺利。有一次参加户外徒步,本来预报说是晴天,结果走到半路下起雨来。大家都没带伞,只好躲在路边的亭子里等雨停。没想到那一个小时,反而成了那次活动最难忘的部分。大家分享着自己带来的零食,聊着天,雨声成了背景音。领队还即兴给我们讲起了这一带的历史传说,比晴天徒步有意思多了。

这些活动参加多了,感觉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。周末不再是睡懒觉或者刷手机,而是有了期待。这周是去学插花,还是去听场小型的音乐会?是参加读书分享会,还是去体验下陶艺?选择太多了,有时候反而要纠结半天。

九十八场,听起来是个挺大的数字,但回想起来,每一场都有它独特的记忆。那些学到的新技能,认识的新朋友,还有活动中那些不经意间的小感动,都留在了心里。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坚持参加这么多场的原因吧。

现在看着活动预告,已经在想第九十九场要参加什么了。是那场据说很不错的咖啡拉花体验,还是朋友强烈推荐的剪纸工作坊?嗯,得好好考虑一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