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喀则微信快餐人到付款,日喀则快餐微信支付货到付款
最近在日喀则街头,总能看到不少年轻人低着头戳手机,没过多久就有骑着电动车的外卖小哥把热乎乎的餐盒递到手上。这种点餐方式在这儿可是越来越普遍了,特别是那个日喀则微信快餐人到付款的服务,真是给咱们高原生活添了不少方便。
记得上周我在扎什伦布寺附近逛累了,随便找了个长椅坐下。掏出手机打开微信,附近几家快餐店的菜单唰地就跳出来了。牦牛肉炒饭、酥油茶、藏式包子...选好后根本不用提前转账,勾选"人到付款"的选项就行。二十分钟后送餐的小哥顶着高原红扑扑的脸庞把餐盒递过来,我摸出零钱直接结账——这可比找零钱凑整的便利店省事多啦。
移动支付的高原特色
其实在日喀则用微信点快餐挺有意思的。有些餐馆老板会在包装里塞手写纸条,用藏汉双文写着"祝您用餐愉快"。虽然扫码点餐这种形式和内地没两样,但打开餐盒可能是热气腾腾的藏面,也可能是改良过的青稞汉堡,这种混搭劲儿特别有本地风情。
我常去的那家甜茶馆现在也接微信订单了。老板娘次仁宗巴刚开始总担心客人不习惯,现在倒好,每天下午叁点准时要我帮她清理微信缓存——订单提示音把她手机都卡住了。"现在年轻人啊,宁愿在朋友圈晒我的酥油茶,也不愿多走两步来店里坐坐。"她边说着边把打包好的茶壶用羊毛毡裹得严严实实。
这种日喀则微信快餐人到付款的模式,倒是解决了游客的尴尬。上次遇见个从广东来的摄影团,他们想在赶路前买些藏饺带着,又怕路边摊找不开百元大钞。导游教他们在微信群里的快餐小程序下单,到酒店后直接用零钱结账,几个老师傅举着手机像发现新大陆似的。
不过有时候也会遇到趣事。有回我在宗山博物馆附近订餐,送餐小哥是骑着摩托车从老城区赶来的。他掏出的智能机壳子上贴着唐卡贴纸,递过来的塑料袋里还装着自制辣酱。"看您常点我家,送您尝尝我阿妈做的。"这种带着体温的人情味,倒是冷冰冰的线上支付里难得的暖意。
现在连布宫广场西侧的夜市摊都挂起了微信二维码。卖炸奶块的卓玛姑娘说得实在:"以前收摊总要数半天硬币,现在月底看微信账单就清楚今天卖了多少。"虽然她还是习惯在客人扫码后,撩起围裙擦擦手才去接下一个订单。
或许再过些时日,当游客想起日喀则的味道,不仅是桑烟袅袅中的藏香,还有手机里存着的那些个快餐店微信名片。那些冒着热气的餐食穿过古城小巷准时抵达的模样,倒成了这座日光之城崭新的生活剪影。